李嫣|从小“被逼”和“没被逼”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二 )


文章图片
“没被逼”的孩子
一生都曾经的“不努力”买单
如果问:那些“没被逼”的孩子长大后会感谢父母的仁慈吗?
绝大多数人都会连连摇头,然后一声叹息 。
比如我的表弟 。
表弟从小家里条件一般,但却被重男轻女的姨夫宠成小太子 。
四年级时,表弟吵着想学篮球,姨夫省吃俭用存了半年的钱终于给他报了篮球培训班 。
可他学了一个月就开始各种理由不想去:夏天太热了、作业太多了、培训学校太远了……
姨夫心疼那笔不少的学费,可他更心疼自己的宝贝儿子 。
于是他同意了表弟不再去上篮球课 。
后来表弟成绩总是倒数,着急的姨夫加班存钱给他报了课外补习班 。表弟依然兴致勃勃上了几个星期就嫌辛苦不愿意去了 。
姨夫照旧没打没骂没逼,由他去了 。
表弟就此养成了遇见困难就放弃的习惯 。
前两年,姨夫突然收到高利贷发来的短信,说表弟欠他们4万元 。
原来,自称在家备考公务员的表弟嫌备考太辛苦,便沉迷打游戏,不知不觉利滚利欠下这笔债 。
东窗事发的第二天,表弟赶忙找了个送外卖的工作,每天风里来雨里去 。
有次跟表弟聊天,我问他辛苦吗?
他眼睛有些湿润,回答:“如果我老爸以前逼我一把就好了,如今也不至于这样 。”
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接话 。
多少人成年后的后悔,源于年少时期的放弃 。
而这样一份放弃,原本完全有可能被父母阻止 。
想起《清华学霸教子经》里的一句话:“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
当孩子“不主动”的时候,如果父母一时心软,同意孩子就此放弃,那这样换来的不一定是孩子的感恩,反而有可能是然后的埋怨 。
因为从小“没被逼”的孩子,虽然得到了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可余生等待他们的将会是碌碌无为的人生,和午夜梦回时的悔不当初 。
他们会无数次责备自己当初为何轻易放弃;如果被逼着坚持下去,如今的人生是否会有所不同?
李嫣|从小“被逼”和“没被逼”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文章图片
李嫣|从小“被逼”和“没被逼”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文章图片
父母是孩子的摆渡人
该狠心时别心软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路上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
深以为然 。
李玫瑾老师曾说过:“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12 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孩子能不能成才,关键就看 12 岁前各个阶段有没有“管教”到位 。”
而所谓的“管教”,一定包含了“逼迫”的成分 。
孩子还小时,价值观未形成,自控力也未稳定 。如果父母秉持“快乐教育”的理念,放养孩子,顺从孩子的意愿,那这样的孩子的未来,注定会是平庸 。
唯有适当的“逼迫”,让孩子在恰当的年龄做恰当的事情,在该坚持下去的时候不轻易放弃,这样的孩子成年后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过上理想的生活 。
那么,在“逼”孩子的过程中,该如何既有效又不伤害孩子呢?
以下这3点,一定会帮到您:
1、与孩子畅想坚持后的美好未来
邻居家的女儿从4岁开始学舞蹈,到如今已经坚持了10年 。
学习舞蹈是那么苦的事,一个小姑娘是怎么样坚持下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