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丁克十年后,她决定生个孩子( 三 )


许多有类似经历的丁克夫妻也在中年选择下车,回归一家三口的传统生活。
在丁克论坛里,有人分享自己决定生娃的动机:“生病了在医院住几天就想明白了,人,还是需要有个孩子在身边陪着。”
罗薇有个大学同学也选择了丁克。不过跟罗薇不一样的是,对方同时是不婚主义者。
同学聚会结束的时候,罗薇能看出来对方潇洒背后的落寞:“唉,真想跟你们多玩一会儿,我回去家里空落落的连个人都没有。”
罗薇想起自己之前跟丈夫开玩笑讨论过的话题,“如果一方去世,另一个就只能打包去养老院了。”
关于养老院的新闻他们看了不少,还有亲戚们的不少道听途说都在告诉他们:“没有小孩的孤寡老人在养老院的境遇很不好,有钱也不行。”
想去养老院住下,也没想象中那么轻松。
自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20年后,这一比例上升到了12.6%,需要照护的老年人高达4637万人,而现有的各类养老床位不过823.8万张。
就算能够顺利进入养老院,护理人员的不足同样会影响在养老院的生活质量。
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开展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为4063万人。然而,《2018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鉴定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只有44102人。
年轻的时候,选择丁克需要勇气和物质实力,而人到中年,选择逃离丁克队伍,需要更大勇气和更多的钱——人工辅助生育,以及突然多出来的育儿支出。
犹豫和不安后,罗薇还是坚定了生娃的决心。在生育这件事上,她庆幸自己赶上了末班车。
只是,这趟末班车,坐得可不舒服。
跟身体打一仗在决心备孕之前,罗薇从未想过,怀孕这件事,竟然如此艰难。
在婚后的前十年,她和丈夫从未认真地想过要孩子这件事。丈夫就职于国企,罗薇在上海某外企做业务负责人,二人的生活规律且富足。
婚后第三年,罗薇曾意外怀孕过一次。那时的她正处于职场晋升的关键节点,和丈夫简单商量后,她决定打掉这个孩子。丈夫也表示了支持。
如今,年过35的罗薇事业已经稳稳当当地更上一层楼,但孩子却迟迟未来。
解除所有避孕措施后整整一年,罗薇都没有出现怀孕的迹象。每个月她都满怀期待,可是每一次期许,都在月经准时到访后破灭。
繁殖能力的衰退开始出现迹象。
即便夫妻二人都保持着规律的生活和运动习惯,年龄的增长、器官的衰老依然导致了生殖能力的退化。
半年之后,罗薇开始出现经期推迟、出血量减少的症状。罗薇一直记得经期第一次推迟的时候,她在家等待验孕结果时忐忑又兴奋的心情。只是,验孕棒上清晰的一条红线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
备孕无果,罗薇确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
妇科医生的建议很明确:“如果有要孩子的打算,最好尽快。”
多囊卵巢综合征使得她的雌性激素分泌紊乱,卵巢发育出许多小液囊(也就是卵泡),因而无法正常排卵。自然受孕难上加难。
罗薇急了。
为了调整自己的身体至良好的备孕状态,罗薇开始打促排卵针。作为一种促进性腺激素分泌、卵泡生长的药物,促排卵针通常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一般会选在臀部肌肉较为丰富的地方注射。
针打得多了,罗薇说自己的“看到针头,屁股都麻木了”。
必须配合针剂服用的一些激素类药物也使得她体重开始迅速增长。罗薇胖了快三十斤,之前窈窕有致的身材变得臃肿,喜欢的的裙子和牛仔裤全部都拉不上了,有段时间,她一照镜子就会格外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