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说话方式决定了孩子的说话方式( 二 )


看似稀松平常的回应却可以提升孩子心灵的质量、实现共情、建立信任 , 为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打好基础 。 妈妈能快速并正确地理解孩子的意图和需求 , 并积极地予以回应 , 这对孩子未来孩子的自我概念及自尊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
相反 , 如果孩子起床后发出睡醒的信号 , 却没有得到妈妈的任何回应 , 这时孩子会怎么想呢?当孩子哭闹着寻求妈妈的味道和怀抱时 , 却听到妈妈大吼一句“别哭了” , 那孩子又会怎么想呢?或许 , 孩子会对世界产生极为负面的看法 , 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受欢迎 。
2、孩子会学习妈妈的沟通模式
孩子在3岁以后逐渐开始学习说话 , 这段时间孩子的语言能力将出现爆发式的提高 , 而亲子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细致、更加重要 。 与妈妈进行丰富而顺畅地沟通 , 可以使孩子体验不同的语言与沟通模式 , 这对孩子的语言及认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
与妈妈沟通顺畅意味着孩子喜欢听妈妈的话 , 也意味着孩子能很好地倾听他人说话 , 这有利于孩子日后进入社会的发展 。 最重要的是 , 妈妈的沟通模式将直接决定孩子与同龄朋友的沟通模式 。
泰俊妈妈的沟通模式是命令式的 , 语气常常十分生硬;瑞妍妈妈的沟通模式却是循循善诱的 , 言语间感情充沛 。 下面是6岁的泰俊和瑞妍在幼儿园自由玩耍时的场景 。 瑞妍正在拼积木 , 泰俊走上前来突然将她的积块拿到自己面前 。
瑞妍:泰俊 , 我正在拼积木呢 , 我们应该一起来拼 。
泰俊:我也要拼!积木放在你面前我感觉不舒服 。
瑞妍:好吧 , 那我去那边玩好了 。
平时 , 泰俊妈妈倾向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 , 不够顾及他人的情绪 , 沟通方式具有强制性 。 因此 , 在幼儿园泰俊也将自己的需求凌驾于其他小朋友的情绪之上 , 采取了命令式的沟通模式 。 相反 , 瑞妍妈妈则擅长与孩子共情 , 并能够合理地进行妥协 , 因此瑞妍也相应采取了妥协和共情的沟通模式 。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亲子关系或与同龄朋友的相处中遇到困难 , 就一定要好好反思一下亲子间的沟通模式和沟通质量 。 改善亲子间的沟通 , 就可以解决孩子相当多的问题 。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 。
秀赫今年7岁了 , 经常与小朋友发生矛盾 。 秀赫妈妈很久没有和秀赫一起玩游戏了 。 这一天 , 秀赫妈妈打算陪秀赫一起玩 。
妈妈的说话方式决定了孩子的说话方式
文章图片
秀赫:妈妈 , 快点陪我玩!看 , 警车 。
妈妈:那个不是小孩玩的吗?(漠不关心地看别的地方)
秀赫:连车门都能打开 , 哇 , 你看!
妈妈:(打着哈欠看了一会儿)啊 , 是呀 。 (不久又去了别的地方)
秀赫:妈妈!为什么不和我玩!
这段简短的对话值得我们深思 。 秀赫妈妈不尊重秀赫选择的玩具 , 甚至还嘲笑了她 。 而秀赫妈妈打哈欠、去别处的行为 , 似乎也在说“与秀赫玩游戏真是无聊透顶” 。 实际上游戏往往是由孩子主导的 , 孩子最容易从中获得尊重 。 但是案例中 , 秀赫在游戏中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尊重 。
那么 , 没有得到妈妈尊重的秀赫与小朋友玩时是什么样子呢?他能与小朋友们共情 , 友好地相处吗?下面的对话发生在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时间里 , 秀赫正在与小朋友玩游戏 , 而贤真正在和其他小朋友画画 。
秀赫:贤真 , 跟我一起玩吧 。
贤真:我还没画完呢 , 画完这个再玩吧 。
秀赫:(等不及贤真画完画)喂 , 跟我玩吧 。 你怎么不跟我玩呀?(把贤真的画弄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