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淘宝上的黑客 真实黑客联系方式( 四 )


上述不过是数据黑市交易中普通隐私数据价格 。在数据黑市中,还有料商专门从事“渗透数据”交易,所谓的“渗透数据”就是所有信息都能够被抓取,除了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以外,还包含用户的身份证号、出行记录、开房记录、通话记录、家庭成员、工作、婚姻状态、户籍所在地等 。
有料商甚至在QQ群里直接将“渗透数据”明码标价,查询个人简易信息15元/条,包含姓名、性别、手机号;中级信息50元/条,除了简易信息外,还包含户籍地址、身份证号、照片;高级信息100元/条,在中级信息基础上还包含现住地址、开房记录、车辆信息;VIP客户600元/条 。
“正常行情价仅通话记录,叫价在1500元左右,开房记录价格在2200~2500元左右,家庭成员信息在300元左右 。”网名“风”的料商称 。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个人信息泄露数达55.3亿条左右 。平均算下来,每个人就有4条相关的个人信息泄露,车辆、房产、地址、职业、年龄、电话号码、身份证信息等在黑市上频繁流动 。
国内知名信息安全团队“雨袭团”去年10月发布报告称,在一年半的时间内,高达8.6亿条个人信息数据被明码标价售卖,个人数据基本处于裸奔状态 。
灰色产业链庞大
“本人求购炒股理财信息,数量上不封顶,有料的找我!”一位买家在QQ群内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很快就有多位料商通过私聊向其推荐手上的数据资源 。
在经过沟通和比价之后,上述买家告诉采访人员,他已经从一位料商手中拿到了1万条理财的个人信息,包含了姓名、电话号码和,价格为1元/条 。采访人员进一步追问拿到这些数据主要用途,该买家表示,仅仅是为了推销理财产品 。
综合多方采访,购买个人信息最多的是那些需要推销广告、出售假冒发票和发布垃圾信息,以及从事网贷催收的人 。其中房地产、理财公司、保险公司、母婴以及保健品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是对个人信息趋之若鹜的核心群体 。
被盗取的个人信息也不乏用于诈骗 。比如保健品用户信息主要针对老年人,专门用来诈骗 。
采访人员在与买家接触中发现,他们大部分人都知道买卖数据交易属于黑产,但依然作此举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通过正规渠道打广告,比如百度竞价排名,获客成本在60~80元/左右,而通过地下黑市买用户数据,成本能大幅缩减 。
从信息收集到信息售卖再到信息利用,每一个交易环节环环相扣,而由此产生的“灰色产业链”让人难以估量 。据猎聘网报告,目前中国网络黑产从业者已经超过40万人,依托其进行网络诈骗行业人数至少有160万人,“年产值”在1000亿元以上 。
数据合规交易痛点
海量的个人信息地下市场规模多大,目前没有准确数字统计 。但从公安机关的专项打击行动中,可窥一斑 。
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净网2020”专项行动,全年共侦办网络犯罪案件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万余名 。其中,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案件65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万名 。
但很显然,这并非黑市全貌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业务经理陈经理向采访人员表示,“目前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数据交易的不多,更多的数据可能还是在黑市交易 。”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国内首家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4月正式挂牌运营,喊出了未来3~5年每天交易量达到100多亿元的口号 。如今,交易所成立已经6年,陈经理向采访人员透露,目前交易所日成交量远远没有达到当时定下的目标 。
大数据服务商聚立信CEO罗皓以及陈经理都同时提到,数据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确权、数据回溯,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合法性、隐私性保障等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尤其是数据确权,例如数据的采集、加工、采用、交易等环节可能有多个参与方,什么情况下什么类型的参与方可以获得数据的权利,在实践中尚未达成一致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