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这些石头不要钱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二 )


在这些篇章中,张晓风的语言有绮丽婉约的一面,柔肠千曲,情思逶迤,但婉约中有昂扬和洒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 。
【张晓风这些石头不要钱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张晓风这些石头不要钱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文章插图
03.月是故乡明
张晓风在八岁时就随父母离开故土去台湾,在《初雪》里,她讲述自己的童年是在“拥塞的火车上和颠簸的海船上渡过的”,她对故国的印象和认识,除了幼年在南京时的朦胧记忆,更主要地来自唐诗宋词 。她的青少年时期完全被连根拔起的放逐感所笼罩,乡愁是她反复吟唱的主题 。
她总是念念不忘长安的青青柳色、江南的幽幽荷香,时时回想南京城晶莹的雨花石,上海滩轻柔的细浪花,魂牵梦萦那横向天涯苍苍茫茫的黄河长江 。在《细细的潮音》里,她说:“望着那犹带中原泥土的故物,我的血忽然澎湃起来 。走过历史,走过辉煌的传统,我发觉我竟这样爱着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 。那时候,莫名地想哭,仿佛一个贫穷的孩子,忽然在荒废的后园里发现了祖先留下来充满宝物的坛子,上面写着子孙万世,永宝勿替 。”
张晓风才气极高,博览群书,语气不凡,下笔为文,往往既能自出机杼,又能引经据典;既能畅抒情怀,又能谈玄论道;既能柔情似水,写一腔婉约情怀,更能侠气凌云,挥洒出惊天动地的绝地之音 。她的作品是中国式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又纵身于现代 。
张晓风这些石头不要钱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文章插图
04.眼里的诗意
张晓风也写身边的琐事,一己的悲欢,自然的物象,但那只是一个切入点 。她善于从平凡微末的事物中,细腻的领悟其深层的情理蕴含,以其独特的观物角度和人生视角,由事缘情及理,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新鲜感受和体验,从中获得美感和启迪 。
比如《衣履篇》中,她写了羊毛围巾、背袋、风衣、牛仔裤、项链等在别人看来极普通,几乎每个人都拥有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张晓风所要表达的是“人生于世,相知有几?而良履相亲,亦凉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 。”阅读这些充满人生颖悟的篇章,总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受 。你会自觉地关爱起身边的人、事与物,你会觉得你眼中的一切都变美了饿,变得有灵性了 。
她淡化对日常生活过程的记叙,代之以阐释自然,解读社会人生的奇思玄想和瀑布流泻般的感情抒发 。比如《母亲的羽衣》中,“羽衣”是诗意化的形象比喻,羽衣是一件梦的衣裳,是每一个女性的青春梦想,青春岁月的标志,也是每一位母亲深情回顾中的往西时光 。
有些散文则注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形成作品的诗意情调,如《林木篇》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一路上对自然所寓含的哲理的参悟,是宽远的联想和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全文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叙事线索,内容随着作者的思绪和感情而自然流转,极富诗歌的跳跃性 。
张晓风这些石头不要钱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文章插图
05.柔弱透明,毫不设防
《人生的什么和什么》是张晓风六十年来创作的散文精选,收录篇目由她本人亲自遴选,包括《人生的什么和什么》《只因为年轻啊》《母亲的羽衣》《种种可爱》《初心》等脍炙人口的名作,这些经典散文,无不洋溢着澎湃的真挚情感,充满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
翻看这本书,你会发现张晓风散文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真” 。她写真相,抒真情,忠于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散文世界里,张晓风的心胸是坦露的,容不得半点虚假 。她曾说:“写散文,对作者来说,恐怕是一种最赤裸的暴露吧!”她进而又指出:“现实生活中,我们有门、有墙、有锁、有衣服、有地位,可以作为自己的保护膜,而散文却把最柔弱最不设防最透明的一向不为人知的我泄露给别人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