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方法 治疗婴儿腹泻( 二 )


酸牛奶
鲜牛奶消毒后经乳酸杆菌发酵而成 。酸牛奶的凝块小,易消化,能刺激胃肠道消化酶分泌,同时有杀菌作用,适用于经常腹泻的婴幼儿 。
脱脂奶
可用市售的脱脂奶粉和水配制,家庭也可自制 。将鲜牛奶煮沸后冷却,等液面上出现一层奶皮,即用小匙将其除去,再煮沸冷却,除去奶皮,反复去奶皮三次,即成全脱脂奶,可用于对脂肪消化不良的患儿 。半脱脂奶即除去一层奶皮,适用于患一般腹泻的婴幼儿 。
针灸治疗婴儿腹泻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四缝、长强 。
配穴、关元、神阙、曲池、三阴交 。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一主穴,如效不显可加用或改用配穴 。以30号1寸长毫针,针足三里,直刺5~6分,施以捻转提插或震颤(雀啄)之法,约运针30秒~1分钟后起针 。四缝以毫针(26号)或三棱针点刺,挤去黄白色粘液 。长强,取俯卧位,于尾骨端下缘进针,沿尾与直肠之间剌入5~8分,小幅度快速捻转2分钟后出针 。神阙穴在肚脐下缘进针6~8分,捻转5~7次出针 。天枢、关元、三阴交针法同足三里 。热度较高时,曲池穴宜点刺出血 。
(三)疗效分析
共治疗1216例,平均治愈率约95%~96.2%[3~8,19] 。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天枢、神阙、止泻 。
第一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 帮妈妈认识宝宝发烧下一篇配穴、上巨虚;呕吐加内关、公孙;发烧加大椎、曲池 。
止泻穴位置,脐下2.5寸 。
(二)治法
主穴为主,如效果不显著或某些症状明显时,加取配穴1~2穴 。主穴用灸法,向上下左右之穴位,用艾卷盘旋施灸15~30分钟,每日2~3次 。配穴用刺法,得气后略作提插捻转即去针,每日1次 。
(三)疗效评价
共治35例,有效率97.7%[9] 。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或上巨虚)、天枢 。
配穴 。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注射液(含量50毫克/毫升)、654-2注射液中任选一种 。
主穴为主,每次选1~2穴 。双侧注射,每穴0.1~0.2毫升 。每日1次,连续治疗3~5天 。
(三)疗效评价245例,治愈率在83.9~97.3%之间[1,10] 。
中医治疗婴儿腹泻
婴儿腹泻中医辨证
婴儿腹泻,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伤食泄、风寒泄、湿热泄、脾虚泻等证型 。
伤食泄,夹有未消化的奶瓣、食物残渣,味酸臭,或如臭鸡蛋味,肚腹胀气 。
风寒泄,夹有泡沫,气味不重,往往伴有肠鸣腹痛,鼻流清涕、咳嗽 。
湿热泄,量多次数频繁,或如蛋花汤样,气味极臭,或有少许黏液,宝宝阵阵哭闹,精神萎靡或发热烦躁,口渴尿黄 。
脾虚泻,腹泻迁延不愈而造成 。大便稀溏,可见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后就泄,时轻时重,面色萎黄,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精神不振,严重者有便后脱肛,手脚发凉等症状 。
婴儿腹泻处理原则
1.婴儿一旦腹泻,首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千万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服用抗生素 。对于轻型腹泻患儿,遵循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一般腹泻很快就能康复 。
2.对于由于肠胃功能紊乱而腹泻的患儿,单纯使用助消化药是不够的,采用中医中药的疗法,常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根据婴儿不同病情,采用消食化积、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温肾等功效的药物,如丁香、肉桂、葛根、吴茱萸、白术、淮山药、茯苓等药物 。可口服中成药、健脾止泻散、肠胃康冲剂等,对那些久泻不愈,或伴有呕吐、吃药困难的患儿,可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进行治疗,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