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是想要老大有个伴?想的有点简单( 二 )


此时父母的表现很重要 。
一味的打压老大的情绪,并强制ta谦让弟弟妹妹,此时的老大,或者用更加强烈的叛逆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更加逆来顺受,用宠溺弟弟妹妹的方式来获得父母的爱 。
前者进入成年期后,可能会对小孩子有非常强烈的抵触心理,极端的会拒绝生儿育女;后者则容易成为“奉献型”人格,一直在付出,但从未感受到幸福 。
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老小,是最容易成为“吸血虫”的高发人群 。
“吸血虫”结婚后会更加理所当然的向原生家庭索取,奇怪的是,“吸血虫”往往找的情感归宿是更加严重的“吸血虫” 。也就是说,ta要把原生家庭所享受到的所有宠爱,毫无保留的奉献到爱情中 。
小元经常和我感慨,她的弟弟对女朋友百依百顺,物质上绝不手软,家务大包大揽,而一回老家,从来没有给父母做过一顿饭,没有给姐姐买过一件衣服 。
对亲情肆意挥霍,对爱情全心付出 。
把从亲情中汲取的所有养分毫无保留的奉献到爱情中 。
这样的亲情与爱情,终究会失衡 。
最后,无论父母再如何维护,也很难再平衡这搜失衡的小船,孤帆背影,渐行渐远 。
二胎政策放开后,大多数父母选择生二胎,都是想让老大有个伴,不至于太孤单,不至于太自私,不至于太孤僻 。
往往强调的是“亲密感”,而很少考虑到“界限感” 。
姐姐有了弟弟后,她“被成为”了姐姐,这并不是她的选择,而在姐姐这个称谓背后,她同样是父母的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
养育两个孩子,不是画一个大圈,让孩子亲密的玩耍在里面,不分彼此,而是要画两个圈,他们相伴,但各有一席之地 。
百年之后,是两个圈相互牵挂,而不是一个圈里自相苦斗 。
“亲密感”与“界限感”同样重要 。
有一个很震撼的故事:
太平洋里有一个小岛,在这个岛的水域中,王鱼有两种,一种有鳞,一种没有鳞,有鳞没鳞,全由自己选择 。
如果王鱼选择没有鳞,就会平静的渡过一生 。
但有的王鱼会选择让自己慢慢有鳞,这种磷能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贴附在身上,而后王鱼便把它们吸干,慢慢地吸收为自己身上的鳞片,当王鱼有了这种能力后,会比没有鳞的王鱼至少大出四倍 。
然而,有鳞的王鱼,后半生由于身体机能退化,那些附属物会慢慢脱离,重回无鳞的状态,这时的王鱼,常会自残,身上附属物越多的王鱼,后来就会越痛苦,挣扎数日,而后死去,死相难看,不忍直视 。
毫无界限感的手足情,终究会培养出有鳞的王鱼 。
手足之情是陪伴,而不是养育,养育是父母的事,不是手足的义务 。
手足之情是被动赋予,而不是主动获得,亲密是理想态,而独立才是现实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