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虽颇通文墨,“草札颇工”,但终归不是科举正途出身,于是宋徽宗让他改走武官的路子 。
《水浒传》中讲高俅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升任为殿帅,这实在过于夸张,宋朝的皇帝是没有这权力的 。
宋朝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合称“三衙”,掌管军队的统兵权 。“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 。
于是高俅“投笔从戎”,到西北跟随边帅刘仲武,用了四五年时间升客省使,后又从横班使臣进入三衙管军之列 。
三衙管军的升迁制度:武将由横班使臣升管军后,一般先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做起,然后历经步军、马军、殿前司都虞侯,再升任步军、马军、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有特殊功勋的,才擢升为正使 。
考高俅担任三衙管军军衔,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大观二年(1108),当时他已任步军副都指挥使 。
文章插图
这个升迁速度已是飞快,他在三四年间,连跳三至四级,可见宋徽宗对他恩宠有加 。
他的老上司刘仲武到了大观年间才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到政和末年才当上步军副都指挥使 。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样一比较,就显出宋徽宗对高俅皇恩浩荡 。
三年后,政和元年(1111)四月,高俅升马军副都指挥使,同年八月再升殿前副都指挥使 。这样看来,高俅升到殿前副都指挥使就用了十来年的时间 。
高俅哪一年升殿前都指挥使,没有文字记载 。政和七年(1118)正月,在殿前都指挥使之上,又加官为太尉 。
宣和四年(1122),宋徽宗给高俅再次加官进爵,拜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位列使相 。高俅以使相之身统领禁军 。
在宋徽宗眼里,高太尉“智敏而行完,才宏而量博;弧矢之威天下,妙臻百中之能,诗礼之帅中军,雅著异闻之善 。”俨然是个文武双全的儒将 。
文章插图
可笑的是,一年后高俅的父亲去世,高俅本应丁忧,但宋徽宗下旨“夺情”,让他继续统率禁军 。至于他能否整肃军队,打仗杀敌,就不在宋徽宗考虑之列了 。
自始至终,高俅都是宋徽宗的家臣家将,他的武将生涯因徽宗登位而始,亦由徽宗退位而终 。
纣之不善
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的意思是说,舆论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带有一种从众的“惯性”:说某人好,要说得比某人实际做的还要好;说某人坏,则要说得比某人实际做的还要坏 。
靖康之难后,宋人就普遍把国土沦亡的首要责任归于以蔡京为首的佞臣,当然高俅败坏军政,导致京师禁军在金军围困时不堪一击,他是难辞其咎的 。但靖康之难,首责应该算到徽钦二帝头上 。
高俅不过是宋徽宗的家臣家将,他作的恶,弄的权,都是宋徽宗所许所授 。他本是苏东坡门下小吏,没有半点带兵治军的本领 。这些他的主子都知道,但还是抬举他,用他执掌京师禁军,他不失职,那才是怪事 。
北宋中叶以后,宋军能够作战的是西北边塞的西兵,而不是在京城享福的东兵 。宋廷对京师禁军的要求,不是看他们的战斗力多强,而是要绝对忠诚 。同样对殿帅的选拔,也主要是看可靠程度 。
像高俅这样掌管三衙的庸将,在北宋并不少见 。如果高俅早死几年,他的恶行,可能会被掩盖过去,偏偏是在金兵围城,国将不保的时候身死,虽逃过了刑责,但没逃过清议 。
和“北宋六贼”相比,高俅还是算安分的 。他既未像蔡京那样公然陷害忠良,也未像王黼、童贯贪功,联金灭辽,玩火自焚,也未像朱勔、李彦搅得民变四起 。
- 谁才是害死王皇后的真凶?武则天其实不是主谋,真凶被刻意掩盖
- 宝宝这个睡姿竟是疾病的信号,许多妈妈都不知道!
- 美股年度最大IPO凭什么是它
- 男人最后娶的都是适合自己
- 断联四个月是最佳复合时期
- 八国联军侵华是哪一年几月几日?
- 豆腐是如何做出来的?
- 唐朝历代皇帝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 如何防止宝宝日夜颠倒
- 纽加力——“原装进口”才是真正的纯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