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商培养四步骤( 四 )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也不能只注意这些 。无论是谁,总会有感觉自己特别糟糕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人会让这种灰色的感觉转瞬即逝,而也有些人却倒霉的让这种感觉伴随终生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在我们的人生中,重要的不是我们没有什么、不能什么,而是我们还有什么、能够什么 。自己就是自己,必须依靠自己 。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现在重打锣另开张,好好开始 。
抱怨环境和别人,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责任和作用 。正如美国的那句名言所说:“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们什么,应该问问你为国家贡献了什么”,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环境 。而抱怨别人,就更没有道理,因为别人如何对待你,取决于你如何对待别人 。
抱怨不仅仅于事无补,还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抱怨是一个方向的问题,积极的应对还是徒劳的抱怨,这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两者必居其一 。抱怨不能停止,积极的行动就不会真正地开始;抱怨越久,不仅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也意味着离积极的行动越远 。
步骤四 教孩子沟通与适应
谚语说:知道了一切,也就原谅了一切 。的确如此,绝大部分的误会不是来自利益的纷争,不是来自性格的不和,而是来自于沟通不足 。而沟通不良更是家庭教育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
其实,当我们抱怨与别人沟通太困难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实际的困难,而是由于我们沟通能力的欠缺 。这是我们中国人普遍的不足,但是,我们不应该只是抱怨,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必须从不会沟通中学会沟通 。
沟通能力不仅与表达能力有关,更主要的取决于共情能力的强弱、思维的开放程度以及心胸是否开阔 。承认差异的广泛存在、更多地倾听、更大程度上的平等和尊重,会有效地改善人们之间的沟通状况 。
克服个人激烈的好恶,对于一个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克服激烈的好恶,并非意味着丧失自己的是非观和正义感,只是应该更宽容 。自私之心、贪图利益、虚荣、炫耀、吹嘘、妒嫉、吝啬、小家子气等都是人之常情,是最应该理解的 。
不要因为一点不好就否定整个人,也不要因为一点好就肯定整个人,要综合地、发展地看待别人 。不要期望存在没有瑕疵的好人,也不存在没有可取之处的坏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对于那些让人实在看不过去的人,我们或许应该提醒自己,不用太在意对方多好多坏,不用太在意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只需牢记我们需要和他来处理一件什么样的事 。我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和道德,洁身自好,这体现我们的修养和价值观,但是,不要做上帝,不要企图改变所有的人,也不要做法官,对人家的阴暗和过错追根究底 。
对环境的适应同样是人生的必修之课 。迅速认清现实,接受既定的现实,为了现实的需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自我,并忽略自己微不足道的委屈,是一个人高素质的体现 。
需要说明的是,适应环境并非是一味地逆来顺受,改造环境往往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适应方式 。而且,人还可以超越环境,选择环境 。如果一个环境对自己的发展和幸福不利,适应反而是对自己的异化 。当然,离开这个环境进入另一个环境,也同样需要适应 。
那种不能忍受微小的不满,过于理想化、过于苛刻的追求,往往要被迫接受各种现实的教训 。而那些不辨是非、率性而为、极为任性的性格其实是脆弱而危险的,因为个人同环境相比,往往是脆弱而渺小的,只有人来适应环境,没有环境去适应人 。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只能郁郁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