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父母理解宝贝的哭声( 二 )


目前,很多学者认为这种现象是一种正常个体的差异行为,它似乎与婴儿对自己行为调节的能力有关,这就如同每个婴儿在出生后体重不同、生长发育速度不同、睡眠时间以及性格不同等现象一样 。因此,在排除婴儿身体有问题引起的啼哭后,父母不必焦虑不安 。因为婴儿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异常,而可能仅仅是婴儿喜欢而已,这样会使他们心里舒服,没有必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婴儿克服“啼哭” 。
研究证实,3个月以内的婴儿约有70%以上,平均每天要啼哭2个半小时,在9个月以内的啼哭往往是随意的 。神经心理学家认为,3-9个月是婴儿神经行为发生重要转换的时期 。如果发生转换困难,就很容易诱发啼哭 。大概从第12个月开始,婴儿的啼哭方式和时间才逐渐固定下来,但这时平均每天也要啼哭1个小时左右 。
有人认为,有个别婴儿是由于“皮肤饥饿”才无缘由地啼哭不已,意思是说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爱抚、搂抱和抚摸 。很多时候只要大人抱起他们,用手抚摸抚摸他们的小脑袋或肚子,和他们说说话或逗弄逗弄,哭声便会戛然停止 。由此断定这是出于一种爱的要求,多见于6个月到1岁的婴儿 。
小链接:无缘由啼哭并不预示婴儿日后脾气急躁
很多人认为,在出生早期不停啼哭的婴儿比较难带,可能暗示着日后容易发生行为或情绪问题 。为此,很多父母感到不安,担心孩子以后会是一个脾气急躁或难以相处的人 。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他们认为父母大可不必忧虑 。因为没有任何研究迹象支持这一说法 。同时,研究专家也没有发现无缘由啼哭与问题儿童之间有多少关联 。通常是很多婴儿到了3、4个月后,无缘由啼哭越来越少,养育起来和其他正常婴儿没什么两样 。因此,父母在婴儿无缘由啼哭阶段,可以采取一些帮助婴儿自我调节的方法,比如,减少婴儿醒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活动、环境嘈杂以及与他人过多接触等刺激 。
婴儿的啼哭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
只要婴儿一哭,大多父母特别是初为父母的人都会觉得不安,总担心孩子会有什么事情 。而研究专家指出,婴儿的啼哭未必就是一件不好的事,父母没必要担心 。适当的啼哭会对婴儿有诸多益处——
1.可以锻炼婴儿的心肺功能,增强胸部肌肉的运动能力,短暂地增加啼哭其实很有利于生长发育 。
2.更有趣的是,德国科学家发现婴儿啼哭声调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他们日后的语言发展能力 。如果一个刚刚出生1周内的婴儿,啼哭声调很富有变化,且声调丰富多变的时间出现得早,那么这个婴儿日后学习说话的时间就越早,还能本能地学会各种词句;而那些哭声变化单调的婴儿,日后学说话的能力可能要比哭声变化丰富的孩子差一些 。
3.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正确对待婴儿啼哭有利于孩子日后形成好的性格 。比如,在婴儿啼哭的时候照料者总是及时给予关爱,这样会使婴儿信任他人,对外界环境产生安全感,有助于形成日后乐观进取的性格,同时养成自信的个性 。
4.啼哭是婴儿在不会说话时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最有效“语言”,往往可以把自己的需要、情感、不舒服及时地表达给父母或照料者 。反倒是那些不爱啼哭的“好孩子”,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啼哭语言而更需要密切关注 。如果他们出现太安静的表现,父母应该及早带到医生那里诊察一下,观察是否患有一些疾病,如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21-三体综合征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智能低下等 。
婴儿经常啼哭会对大脑造成影响吗?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初为父母担心的事 。有人认为,婴儿啼哭时会导致体内的压力水平升高 。如果这种压力水平在婴儿体内持续时间较久,可能会造成一些脑细胞死亡,从而引起脑神经受损或情绪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