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计划送孩子出国留学吗?( 二 )


西方教育提倡让孩子多玩,注重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利用儿童的探索天性,通过让他们接触大自然、认识真实世界,建立认知基础 。学前阶段的教育主张让幼儿用五官感觉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用心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答案 。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们做课题,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某个主题做较深入的学习 。当孩子对一个课题深入研究时,他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思考要解决的问题 。有时候还要自己动手做实验、写论文、应对质疑和答辩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但得到了阅读、写作等综合训练,而且所学的知识大大超出教科书的范围 。
但西方基础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水准也参差不齐,在快乐童年观念的主导下,孩子没有学习压力,过度放任会导致很多学生不刻苦用功,这对教育资源是极大浪费 。有的孩子在小学四五年级还记不住九九乘法表,高中毕业还离不开计算器,如此种种与素质教育相差很远 。
中国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国内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们也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国家也出台了不少相应的改革措施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推行开来,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对于高考,全国各省的教育部门以及一些高校也正在尝试不同的改革方案,力争解决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问题 。
因此,家长需客观看待中西方教育,一方面认识到中西方教育的利弊,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景,不要一味“崇洋媚外” 。
李玲: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海外留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生命的早期,孩子由于尚未发育完全,离开成人几乎无法生存,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保护人、供养人和支持者,承担着给予孩子照料和爱抚、帮助孩子发展和成长的责任 。
童年期,孩子第一次尝试去弄懂世界上的未知事物,第一次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第一次学习如何表达和认识人类基本情绪,所有这些“第一次”都离不开父母的关注和调教,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因此,年幼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让孩子独自来到异国他乡,在情感上难免会造成缺损,即使有国外的阿姨、叔叔、亲戚、朋友,也只能提供基本的照顾与关怀,却绝无法取代严父慈母的角色 。孩子将缺乏安全感,下意识会有被弃的感觉,对他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
那么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出国留学又面临哪些挑战呢?
首先,中国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能够送孩子出国的家庭大多经济条件优越,孩子从小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 。加上饮食、文化的不同,出国以后,还需要长时间地磨合与适应 。有的孩子由于没有在文化适应上做好心理准备,对较长文化磨合准备不足,留学心境日益糟糕,不是急躁就是萎靡 。
其次,18岁以下的孩子心智未成熟,不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并且,15岁到25岁之间是个人形成世界观、价值观最重要的阶段 。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需要父母的关爱与指导,一旦孩子处于“失控”状态,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中一些人沦为“留学垃圾”,很是可惜 。
更让人忧虑的是小留学生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在海外遇到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危及生命的事件也屡见报端 。小留学生不谙世事,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就更容易遭受此类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