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历史次高后北向资金继续流入 “抱团”短期难瓦解( 二 )


对于北向资金逆势增配,多位港资和国际机构投资经理对采访人员表示,不同于QFII,北向资金背后有众多对冲基金、在香港注册的内地私募以及一些投机性资金,和QFII这类长线布局的外资不能等同 。也有投资人士对采访人员提及,“有投资者可能觉得公司股价大调整后是个低位入场的机会,尤其是该公司给的GMV(交易总量)指引仍然可观,加上公司最近也有回购和澄清的消息,不排除有境外投资人看好 。”
数据还显示,贵州茅台、海螺水泥在1月8日均获北向资金净买入10亿元以上,净买入较多的还有上汽集团、中国平安、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招商银行、京东方A、隆基股份、伊利股份等,这些多属历来受外资青睐的A股传统白马股,涉及细分板块包括白酒、建材、汽车、金融、半导体等 。
其中,国际资金对估值相对合理的家电板块和高景气的新能源产业链各有偏好 。不乏机构抢筹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但也有机构认为需要谨慎,更青睐于逢低增配家电龙头 。
富达国际中国股票投资经理周文群对采访人员称,对于电动车、光伏产业链这类高景气行业,在经历了2020年的暴涨后,外资也开始关注高估值的问题,“新能源、光伏是有长期增长空间的板块 。但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例如,我国以煤电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完全改变,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还要考虑电网的容量以及稳定性等 。从供给的角度看,光伏是典型的周期行业,在需求旺盛时大幅增加产能,需求转弱时往往也是产能大幅释放的时候 。”
1月11日,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的几大股票则分别为:招商银行、海螺水泥、中国中免、通威股份、伊利股份、隆基股份、上汽集团 。近一周北向资金行业持股占比变动由高到低依次为:电气设备、化工、建筑材料、农林牧渔、机械设备、汽车、有色金属、钢铁、传媒、国防军工 。
“抱团”趋势短期很难瓦解
北向资金的涌入从侧面体现了一个潜在趋势——2021年主动资金将取代被动资金成为外资流入的主力 。多家机构预计,2021年在全球风险情绪好转的背景下,即使MSCI暂停扩大纳入A股(被动资金减少),全年资金流入量仍将超过2020年,其中北向资金的流入量有望达2000亿~3000亿元 。
野村东方国际中国研究主管高挺对采访人员表示,尽管目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3年、5年均值之上,但外资将带来额外估值溢价 。就主题而言,摩根士丹利认为,国际资金尤为看好以下主题在2021年的机会——消费升级、高端制造(机器人、自动化等)、新基建(5G、物联网、电动车供应链等)、国防和航天、医疗保健/医药/生物科技、技术本地化(半导体和硬件、软件和应用开发) 。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外资助推了A股机构化的趋势,2020年“抱团”现象更为明显,近期市场也开始热议这种现象能否持续 。
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孟磊对采访人员表示,这种趋势短期内很难瓦解 。“过去几年龙头公司表现非常好,最主要的原因是股价是由盈利驱动的,这些龙头公司的盈利增速比整个行业快很多 。过去几年,无论是中上游材料行业、中下游消费或者创新驱动的科技行业,龙头公司都拿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但这个趋势的本质是中国经济再平衡的过程,我们相信会延续 。”
但这并不代表无需关注风险 。中国经济在2021年将迎来较好的复苏,公司盈利将快速反弹,但瑞银认为随之而来的政策收紧可能会压缩股市估值 。另外,更关键的还要看是否会出现更好的板块和公司能取代这些龙头,“比如说新能源是2020年之后异军突起的板块,如果未来看到更好的板块取代这些龙头,‘抱团’自然会瓦解,但这不是很快能够发生的事情 。”孟磊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