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心理特点及适应性教育( 二 )


高二先轻松一下,要不高三就没有轻松的时候了 。这种想法非常错误,结果就是高二轻松了,到高三也紧张不起来 。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严重的分化,一些学生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时候,发现为时已晚!
一、学习方面:
1.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导致不同心理状态 。
高一一年下来,学生群体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 。对优生来说,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一步步发展,如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索欲 。他们充满自信,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
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态已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 。学习成绩进一步下跌,自信心进一步被冲击,造成恶性循环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的仅希望在会考中获得通过,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
2.归因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学习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 。
人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前进的 。学习成败归因心理,影响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行为 。
高二学生的当今的学生对于学习成败的归因,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客观条件 。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更多地寄希望于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情感、学习过程,如学习态度的端正、方法的改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利用率的提高、学习毅力的增强等,而不是客观条件的改变,如学习环境的改善,老师的教学水平等 。
学生抓住了学习活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则会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改进学习方法,调整行为模式 。这正是当今学生个体主动意识增强的具体体现 。
3.对高考的期待与恐惧 。
高二,要说离高考很远吗?不是,高三的一毕业就到自己了!很近?也不是,还有高三的没毕业呢!这时很多学生就出一种期待和恐惧的心理现象 。他们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易受干扰、经常幻想将来等 。他们感到很紧张,有的学生恨不得现在就高考,不用再这样担惊受怕,这种期待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但是,他们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惧,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的潜意识有时宁愿在幻想中满足 。
从而在上课和学习时容易走神和分心,在他们回过神之后又感到很内疚和后悔当初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恐怕这次走神和分心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同学不这样,他们在下次考试就会比自己好 。他就想,“如果考不上大学感到自己很没面子和愧对家里人”,特别是一些自责心较强的学生 。这样他们显得过分紧张,又影响下面的学习,就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导致各种心理行为的出现 。
二、更加自觉地认识、观察、解剖自己,但有时陷入理想与现实,肯定与否定的自我矛盾中,产生孤独与自卑 三、对集体适应性增强,“恋爱”现象剧增,择友有较高原则性 。
1.“恋爱”现象剧增,但大部分学生“恋爱”动机十分荒谬
恋爱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性心理现象,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营养也提高,这必然会导致身体的发育加快,这种身体的早熟也必然包含性机能的早熟 。
另一方面,高二的学生熟悉环境,熟悉了老师和同学,又还不用高考;同时,他们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 。然而,由于家庭、学校、教师对学生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关注,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 。具体表现为:很多学生想恋爱,但是没有找对象,或者是单相思;有的学生不想恋爱,但是却有很多异性喜欢;也有不少已经堕入爱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