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会唱起床歌的小闹钟教案反思( 二 )


三、轮唱歌曲
1、大闹钟的歌声真好听 ,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猫现在起床了吗?(出示第3张幻灯)还是没起床 , 真是个磨磨蹭蹭 , 不知道早睡早起的小猫 , 看来我们需要用两个闹钟来催催它了 。
2、两个闹钟可以怎样唱歌呢?(让幼儿讨论 , 给幼儿探索的空间)
3、教师与个别幼儿示范 。(通过示范 , 引导幼儿发现轮唱的真正含义)
师:
就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催它快一点是吗?这个办法好 。谁先和我试试看?
提问:我们是怎样唱的?有什么秘密吗?
师:
第一个闹钟先唱 , 第二个闹钟晚一点在唱 。
在第一个闹钟唱完一句“快快起床”的时候第二个闹钟再从开始唱 。
4、幼儿尝试轮唱 。重点指导:两个闹钟不要变成一个闹钟 。
5、两个小闹钟一个接一个地响 , 就像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催着小猫弟弟 。它终于起床了 , 准备上学去了 。
四、游戏结束
1、我们小朋友也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 可不能像小猫一样 , 养成拖拖拉拉、不早睡早起的坏习惯 , 不然上学可能就会迟到了 。你们有这样的坏习惯吗?(没有)
2、起床游戏――尝试用轮唱的方法叫本班幼儿起床 。
――很好 , 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个游戏 , 看看你们是不是一听见小闹钟唱完起床歌就起床了?谁来试试看?
――我们应该怎样叫他起床?(替换歌词)
――反复游戏结束 。(本环节主要意在把音乐作品同生活联系起来 , 使小朋友经验迁移 。从而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 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
活动反思:
同一份教案 , 同一个老师 , 不同的孩子 , 实践出来的活动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 。针对本次活动 , 和前一次相比 , 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经验 , 所以导致了该活动对于这一部分的孩子来说挑战点不够 , 幼儿比较轻松的完成了老师的预设 。这是本次活动中最大的问题 。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回顾整个活动过程 , 现做如下反思:
一、亮点:
1、环节紧凑 , 思路清晰 , 教师提问目的明确 。
2、活动设计能够考虑情景性、趣味性 。
3、结合主题背景及幼儿年龄特点 , 活动有价值、有挑战 。
二、不足:
1、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有待加强 。
(1)教师对幼儿经验把握不足 , 随机指导能力不强 , 当幼儿轻松的完成预设后 , 没有当场做出有效的调整 。
(2)教师语言引导未能多留一点空间给孩子探索 。
(3)教师的回应语言需要进一步生动、亲切、精练、积极、规范 。
2、活动中教师缺乏对音乐本身的处理及指导 具体体现在教师考虑到以变换不同形式吸引幼儿学唱的兴趣 , 而没有考虑到对音乐本身快慢、强弱的处理同样也会引发幼儿学唱兴趣 , 同时也会提升幼儿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
三、调整:
1、若幼儿无二声部轮唱经验 , 本次活动环节设计不需调整 。若幼儿二声部轮唱经验丰富 , 需要提升活动挑战点 , 可以幼儿自主探索三声部或多声部轮唱 。
2、在变换形式的练习学唱过程中 , 解决对音乐由弱渐强的处理及指导 。
3、不断学习调整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 , 争取做到生动、亲切、精练、积极、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