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政策放开后 房价怎么走?这一重磅文件明确了( 二 )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近年来,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各类大城市尤其是特大、超大城市吸纳更多的外来人口,这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发挥中心城市作用,进一步构建高量发展新格局的需要 。但由此产生的尖锐问题就是大城市住房问题,反映在各个方面,如住房供应数量规模、房价、出租管理乱象等 。
冯奎分析,住房的突出问题反映在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 。新市民的主体是农业转移市民化的人口;青年人的主体是大学生等 。过去5年,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如期实现 。这些落户人口,相当一部分的住房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未来5年,城镇化率将要提高到65%,这意味着还将有五六千万各类常住人口要进城落户,新的住房问题将随之产生 。
张波对第一财经分析,从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的重点来看,突出了租赁层面,通过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方式来解决部分无房新市民尤其是青年人的居住问题,在具体举措层面,后期会有序增加大城市的租赁土地供给、安排专项资金以及集中建设 。
张波认为,本次政策层面提出“支持将非住宅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一举措会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在线化办公的推进,不少城市的商业地产尤其是办公类商业地产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通过改建可以解决这类物业未来出路;另一方面租赁住宅本身面临不足,而商用物业改为居住用途本身受制很多因素制约,这一政策可以为此铺平政策道路 。
4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召开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座谈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南宁6个城市政府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
倪虹强调,人口流入多、房价较高的城市,要科学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年度建设计划,由政府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 。积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和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坚持小户型、低租金,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 。
相关报道:
户籍改革再进深:这类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租房也可落户
进入“深水区”的户籍制度改革 “十四五”规划纲要传递出什么讯号?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户籍政策放开后 房价怎么走?这一重磅文件明确了】 (责任编辑:DF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