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央行重磅新规今起实施 银行代收“乱扣费”终结 多家已提前调整( 二 )


交行工作人员对券商中国采访人员表示,如已签订代收代扣协议,但近期收到交行通知要求重新签协议或补充协议信息的,需按照通知内容以及通知中告知的方式进行协议更新 。“如跨行代扣业务、保险缴费等,若不及时更新协议,交行将会停止代扣,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APP或营业网点更新协议”,交行工作人员表示 。
目前,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也分别就信用卡业务发布代收业务规则,发布相应的优化调整公告 。
招商银行称,应央行新规要求,该行计划对信用卡代收业务进行升级维护:自2021年4月20日起,该行信用卡持卡人(付款人),在使用该行信用卡作为付款账户进行代收业务付款时,需事先或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与该行(付款账户开户机构)、代收机构、商户(收款人)之间签订代收业务协议 。如客户未能及时完成代收协议签约,其信用卡代收付款将会失败 。
此前,中信银行信用卡也发布了关于优化代收服务的公告,对办理代收服务(涉及费用缴纳、公益捐款、账户充值、信用卡还款等)的客户,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协议约定提供代收服务,及发送办理业务通知 。
打击乱收费、乱扣款行为
对于为何要对代收业务进行规范,央行曾在《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时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
央行指出,相较于其他需付款人对交易逐笔确认的支付业务而言,代收交易验证强度较弱,易造成付款人的资金风险 。特别是近年来代收业务呈快速发展趋势,由于业务开展不规范导致的资金损失风险事件逐渐暴露 。
央行也曾发布两个风险案例:例如,某罗姓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储蓄账户被人以1分钟1万元的频率在10分钟内扣走近8万元 。经开户银行查询,某公司通过某支付机构的批量代收接口将资金从罗姓客户储蓄账户扣走,但该客户并未与此公司、储蓄账户开户银行签署任何协议 。
另一案例显示,某李姓客户在出国4个月期间,随身携带的银行卡陆续发生单笔5万元的扣款交易,共被扣走200万元 。经查,该客户曾在某平台购买理财产品,产品赎回后,该平台以李姓客户名义伪造代收业务授权协议,将其资金通过代收通道扣划至某公司 。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指出,此前国内银行、支付机构开展的代收业务,由于缺乏必要规范和监管等,容易滋生一些潜在风险 。如随着支付业务程序复杂化、业务量增加等,业务不规范容易产生操作风险;如果银行未对代收资金合理管理,在特殊时点容易出现集中收付压力;如果代收机构未严格履行收款人客户身份识别,容易被诈骗、洗钱行为钻空子以及暴露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 。
周茂华表示,“对银行来说,新规实施,短期部分银行面临业务整改、业务流程完善,《通知》也明确了代收业务适用场景范围,部分机构的不合规代收业务将面临压缩 。但中长期看,代收业务规范开展,有助于防范机构面临一些潜在风险、稳健经营,有利于代收业务健康发展 。”
“对客户来说,新规实施对代收业务各个环节进行明确规范,避免未经客户允许开展代收业务,加强收款人真实信息审核、识别等,最大限度降低诈骗等违法行为,以及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等,实际是强化了客户合法权益保护 。”周茂华分析称 。
相关报道:
银行信用卡也要内卷?推销展位月均支出达百万
大额存单量价齐跌 多家银行力推线上转让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所有人!央行重磅新规今起实施 银行代收“乱扣费”终结 多家已提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