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不怕苦( 二 )


这一天儿子去干什么了呢?母亲没有过问 。
罗斯福的母亲知道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


教会孩子不怕苦
如何对待“脾气大”的幼儿



伟伟,一个“脾气大”的男孩,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稍不顺心就又哭又闹 。
(一)这天,用餐前我让小朋友按顺序去水果吃 。可是因为他排在后面稍迟一会儿得到水果,他眼看着同伴拿到水果,急得大声叫:“老师,我还没有呢?我,我”“伟伟,不要着急,还有很多呢 。”我安慰他说 。“我还没有”伟伟又喊起来,边把身体往前挤,前面的小朋友都被挤得差点摔跤 。
(二)用餐后,孩子们坐到图书区看书,只听见大叫声:“这是我的椅子 。
”一听就知道是伟伟,只见他正和强强争抢一张椅子,面红耳赤,边抢边大叫 。
思考:此案例中伟伟的表现可从“反应强度”的角度来理解 。所谓反映强度是指情绪反应的强弱,一般来说,反映强度较弱的孩子易相处,反映强度较强的孩子,容易吸引别人的注意而得到别人的关照,但一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吵大闹,常引得大人着急关火 。
伟伟属于反映强度较强的幼儿,如果我们像以前一样着急,试图下“猛药”来解决这种行为,那么是不切实际的 。了解这类孩子的问题后,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急噪、焦虑,而要以平静、平和的态度来对待,解决:
第一,调整心态,避免激化 。在孩子情绪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平静地解决事情,以免事情的进一步激化,然后寻找时机,主动地与之交流,分析原因,引导他寻求解决事情的办法,使孩子这种强烈的情绪得以缓解 。
第二,家园配合,步伐一致 。针对孩子的情况及时和家长联系,与其交流,传授正确的指导方法,步伐一致来对待孩子的情绪反应,慢慢缓解情绪反应的强度,
第三,循序渐进,适时强化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等到他对待事情情绪有所改观时,我们应及时给予认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进步后的“益处”,从而渐渐使情绪反映强度降低 。


看罗斯福的家教
专家:如何教育“问题”孩子



“我的孩子在家调皮捣蛋,在学校却很内向 。”、“我孩子不喜欢和同学交往,老师说他也不听,怎么办?”父母们的烦恼集中在孩子不爱说话、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喜欢“自说自话”,有的脾气粗暴,甚至还会打人……而最令父母们苦恼的是,不管老师怎么教导、自己在家里如何纠正,始终不见奏效 。
症状一:在外孤僻在家闹
13岁的小苏今年刚上六年级,这个在大人眼中乖巧、文静的孩子却让苏妈妈伤透了脑筋 。据苏妈妈说,从小学一年级起,小苏就显得有些胆小:不敢跟老师说话,不喜欢跟同学玩,课堂上从不回答问题,在班上人缘也不好 。学习上遇到不会的也不问,作业从不让人看,成绩很差 。每学期孩子的评语都是“内向、孤僻” 。
更让苏妈妈头疼的是,孩子在学校很孤僻,在家里却很调皮,爱捣乱 。“有时候气得抓过来就打,”苏妈妈说,因为孩子校里校外两个样,学习成绩又不好,父母除了批评教育外,也没少打骂,但孩子还是没什么改观,苏妈妈很无奈 。
专家点评:
以上情况说明孩子性格比较胆小怯懦,跟他从小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再如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