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 二 )


为了进一步发展企业,孙炳炎又做了两件事:
一是把森林公司改为森林私人有限公司,除了他自己保留89%股份之外,其余的股份都卖给本公司的职员 。这就意味着各级职员都成了公司的股东 。大家的利益拧在一起,这样就确保了每一职员工作都尽职尽责,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他请了一位英文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经过几年学习,他能用英语和外商洽谈生意,能看懂英文账目和合同,处理英文报告和文件 。
1952年,孙炳炎将他的企业扩展到马来西亚,先在吉隆坡和棋城两地设立森林分公司 。后来为了适应马来西亚的环境,方便业务扩展,他正式在吉隆坡注册成立森林有限公司 。随后又在关丹、怡保、马六甲等地设立分公司 。
1957年,森林公司在北马创办了开采矿产的华伦矿务有限公司;还与其它公司合资成立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第一家拆船公司 。
1960年,孙炳炎又把他的业务扩展到海外,在香港建立了香港森林有限公司 。这时,他在东南亚一带已经颇负盛名了 。
60年代初,印尼政府开始与马来西亚对抗,双方贸易往来也直接受到影响 。
1965年,新加坡脱离了马来西亚,正式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因此,许多企业的关系及经济贸易都进行了重新调整 。
1967年,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菲律宾5国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个联盟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协作及发展 。
1970年初,石油危机在全世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这促使东南亚国家政府采取一系列推进民族经济的措施,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孙炳炎及其森林公司抓住时机,不断进行改革,克服重重困难,使企业不断发展 。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与当地及外国公司进行竞争,1963年,孙炳炎代表森林公司向政府提出申请,将森林企业改为森林企业(大众)有限公司,建立企业集团 。其次,将经营方针改为向多元化发展,分贸易、工业、房屋建筑、金融、种植业等部门,其中,他在工业和种植业方面投资巨大,制定了种植业的长期发展计划 。到1986年,森林企业集团在新加坡有13家公司,在马来西亚有6家公司,共计19家,总资产约16亿元 。
孙炳炎毕竟年事已高,在谈到企业集团接班人的问题时,他说:"我不赞成搞家族式的世袭继承接班,虽然森林集团是我创设的,我的4个儿子皆在森林集团内工作,但他们都不是当然的接班人 。假如我的儿子没有条件或不适合作为公司的接班人,就应该让其他有才干的人来接班 。总之,公司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接班人 。"孙炳炎非常重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公司每一个重要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受过专门训练,并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 。
"要事业成功,重用人才是很重要的 。"孙炳炎说,"这是我一贯的看法 。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孙炳炎对中国一直怀着深厚的感情 。
1956年,他曾参加新加坡工商考察团访问中国,同时他与中国矿产公司签订了经销五羊牌水泥的合同;1981年,他率领新加坡华商代表团访问福建,到福州、厦门等地进行考察访问 。
1985年与厦门开元饭店合资创建了厦门新加坡酒店 。之后又多次来福州、厦门等地,目的在于加强原有的双方传统贸易和寻求新的投资机会 。他想把他的"森林"扩展到家乡的这片热土上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叶落归根的说法,孙炳炎这样做,大概也是归根的一种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