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性别比:辽宁吉林女多男少 广东男性占比最高( 二 )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根据国家统计局整理
十年变化:东北、东南此消彼长
从十年来31个省份的性别比变化看,2010年,性别比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是天津(114.52)、海南(112.58)、广东(108.98),广西(108.26)、内蒙古(108.17) 。而到2020年,性别比位居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海南、西藏、浙江和上海 。
十年来,性别比下降最多的5个省份分别是天津、内蒙古、吉林、辽宁和黑龙江,均为能源重化产业较为突出的省份 。2010年性别比最高的天津,2020年下降到全国第11;2010年性别比位居第5的内蒙古,2020年下降到全国第18 。
这些能源重化地区近年来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 。以东北为例,衣保中说,这些年东北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基础工业部门尤其是能源原材料为主,很多基础工业出现发展停滞甚至衰退 。
彭澎说,这些地方的重化工业效益下行,就会导致从业人员外流 。加上近年来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也布局了不少重化工业、大工业,因此东北、天津等地的不少从业人员会流向东南沿海地区,而这些人员又以男性为主,这个过程带来了性别比的此消彼长 。
以福建为例,目前福建一省的工业增加值就超过了东北三省之和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计划经济时代,福建由于地处海防前线,重工业、大项目布局相当少,而改革开放后,轻工业快速崛起,纺织鞋帽等轻工业十分突出,这几年轻纺工业的品牌化、高附加值化等方面做得不错 。同时,福建充分利用了良好的港口资源,在湄洲湾、古雷半岛、宁德等地大力发展临港型重化产业,如炼化、钢铁等 。
相比东北等地,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性别比上升,而这些地方恰好是近十年来人口增长最快、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地方 。
丁长发认为,沿海地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外来工市民化的步伐,这些地方应该加快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的短板,让外来务工人员能更好的融入 。
以住房为例,人口流入较多的东南沿海大城市,住房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尽管大部分城镇户籍家庭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但以进城务工人员、新毕业大学生、流动人口为基础的新市民群体住房问题仍然困难 。
贝壳研究院联合空白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第3次大转型:中国住房新十年报告》称,我国租赁市场总体发展不足,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租房问题在人口净流入、高房价的一二线热点城市表现得更加突出,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差 。
该报告指出,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当前住房保障主要以棚改安置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实物保障为主,这些保障性住房的生产数量少、位置偏远,覆盖面窄 。按一个家庭租户租赁一套房测算,我国新市民的租赁住房总需求约6452万套,而总供给仅为5991万套,尚有缺口461万套(约3.7亿平米) 。北上广深在所有城市中缺口最大,租赁住房缺口合计约214.8万套 。
今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指出,要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农业转移人口、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住房问题 。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支持将非住宅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