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宝贝的听觉审美潜能( 二 )


2.经常给宝贝播放轻柔的音乐
宝贝偏爱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乐曲,在入睡、苏醒、吃饭、做安静游戏的时候,经常给宝贝播放轻柔的、无歌唱的音乐将极大地促进他的听觉审美潜能 。不宜播放大声的、有歌词的歌曲;每次时间不必过长,以免让宝贝产生听觉疲劳,一般20分钟左右即可 。
研究表明,莫扎特的音乐尤其适合宝贝倾听 。难怪深谙音乐奥妙之美的钱学森夫妇要为孩子选择莫扎特钢琴曲了 。
3.积极回应宝贝生命之初的四种“歌”
人生如歌,宝贝第一次向世界问好唱的就是“咿呀之歌”,接着依次还要唱“本能歌”、“轮廓歌”和“第一稿歌曲” 。这些早期歌曲不是无节奏的和随机的,而是后来歌唱的萌芽 。如果妈咪每次都对宝贝的歌唱产生积极的回应,宝贝的智商和情商都将获得加速度的发展 。
1岁左右的宝贝自发地出现咿咿呀呀的类似说话和简单歌唱的声音,就是“咿呀之歌” 。妈咪听到之后,要高兴地看着宝贝,模仿宝贝的声音和唱法,让宝贝与你产生目光对视,这会促进宝贝以后有意识地唱 。
1岁以后,宝贝会出现“本能歌”,它是宝贝在活动、嬉戏时产生的,与身体动作相联系,初步具有个性表达功能和音乐性的声音 。这时候,宝贝需要妈咪的鼓掌和模仿秀 。
两岁左右的宝贝开始唱“轮廓歌”,这是一个节奏变化简单的乐句,具有同音反复的特点,常发生在宝贝上下楼梯或者自己摆弄玩具的时候 。有的宝贝欢迎妈咪的应和,有的宝贝则不欢迎妈咪的插入,如果宝贝不欢迎妈咪插入,妈咪可以静静地欣赏,不打扰他的兴致 。
5岁的宝贝开始唱“第一稿歌曲”,已经接近歌唱但还有不完整、不准确的特点 。这时候,妈咪的鼓励很重要,因此,妈咪没有必要太明显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只要创造机会让他听完整、准确的歌曲,宝贝就会自动纠错 。
4.做一些倾听声音的小游戏
要培养宝贝喜欢听、善于听的良好习惯,妈咪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亲子游戏——
* 闭上眼睛聆听天籁
天籁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对生活有审美意识的人会感觉到聆听天籁是一种神奇的享受,否则不但对美妙的天籁充耳不闻,反而感觉嘈杂 。在家里、在夜晚、在空旷处,妈咪和宝贝一起闭上眼睛,说说自己听见了什么:风声、水声、雨声、鸟叫、笑声、脚步声……在聆听的过程中,宝贝对自然的观察力与感受力随之提升 。
* 传声筒游戏
家人或朋友在一起聚会,第一个人对第二个人说句悄悄话,然后把这句话依次传递,看看最后一个人听到的话与第一个人说出的话有什么不同,这也能锻炼宝贝的倾听能力 。
5.把开发听觉审美潜能与培养音乐才能相区别
开发听觉审美潜能与培养音乐才能是两码事,如果把前者看成是后者而放弃或放松对孩子的听觉审美熏陶与教育,这样孩子“可亏大了”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基本理念是:“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我想到的不是有特殊才能的儿童的教学,而是更广泛基础上的教学 。哪怕是中等和才能较差的儿童也能参加 。我的经验告诉我: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是可以打动的,可以促进的 。”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依也说:“音乐是为所有人的,所有的儿童都应该受到音乐教育,所有人都应该享受到音乐美的陶冶 。”
【呵护宝贝的听觉审美潜能】听觉渠道作为宝贝与父母、与外界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是孩子学习知识、修养身心、美化个性的基本途径,至于培养孩子发展音乐能力只是促进人生发展的一小部分 。我国文化鼻祖孔子早就指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乐”的最终目的是造就雅致的审美人格,这可不是“音乐人”的专利,而是每个普通人的享受 。(文/晏红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著名早教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