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 )


不久前,上海市儿科研究人员对市内1812名1~6岁孩子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3岁组孩子的平均睡眠时间均明显低于国外同龄孩子,4~5岁组的睡眠总时间与国外相仿 。(2)孩子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7%,明显高于国外1%~10%的标准 。其中梦游(指正在睡眠中的孩子突然坐起来,下床做些无目的的动作,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的发生率为2%、梦呓的发生率为25%、鼾症的发生率为17%、磨牙的发生率为19%、大于5岁的孩子遗尿症的发生率为4%、梦魇及夜惊(指入睡后不久突然坐起来,惊恐状,数分钟后安静渐入睡)的发生率为12%,值得家长引起高度重视 。
儿童保健专家分析认为,孩子睡眠障碍的发生和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如梦游、遗尿、梦呓、夜惊等;父母有睡眠障碍者其孩子有睡眠障碍的概率是父母无睡眠障碍孩子的2.5倍 。
◎入睡的依赖性家长对幼儿哭醒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往往会加重幼儿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睡眠;相反,幼儿睡眠一有动静即予反应,则很容易导致其形成依赖,以致加重夜睡的症状 。
◎入睡的环境质量差如噪音、温度和湿度等 。太暖会使睡眠变浅;太冷则可由睡转醒 。
◎经常更换抚养人
◎家长情绪低落
◎孩子气质平时脾气暴躁的孩子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是温顺、听话孩子的2倍 。
◎唤醒阈早晨不易唤醒的孩子相对神经系统成熟较晚,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
专家指出,孩子睡眠障碍与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或精神创伤、心理紧张等因素密切相关 。夜惊、尿床、梦游是深度睡眠的常见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随着年龄的增大,大脑皮层抑制功能逐渐完善,症状可自行消失;孩子暂时性失眠(俗称“睡不着”)往往是由于情绪变化引起,不必使用催眠药;另一方面,孩子的睡眠障碍无疑会直接影响他的睡眠质量,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睡眠不足的孩子易烦躁发怒、食欲降低、体重不增,还会引起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等症状,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
为帮助家长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防范睡眠障碍,专家总结出如下“婴儿睡眠12不宜”——
◆不宜含着乳头或奶嘴睡 有的孩子睡觉时非得含着妈妈的乳头或奶嘴才能入睡 。这么一来,孩子每每醒来后就会下意识地吮吸乳头或奶嘴吃奶 。这种过分频繁的进食习惯,容易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 。其次,孩子入睡后小嘴依然被乳头“堵”着,也容易呼吸不畅,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窒息 。此外,这种不良习惯还可能影响孩子牙床的正常发育以及口腔的清洁卫生 。
◆环境不宜过分安静 孩子一般在3~4个月时就开始自觉地培养“抗干扰”的调节能力了 。然而研究表明,约有30%的婴儿并没有学会“抗干扰”——他们往往一有“风吹草动”便难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惊醒 。其实,婴儿自会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长大可不必在房间里特意踮脚走动,不敢发出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 。否则,孩子很可能养成这样的不良睡眠习惯:只有在人为、刻意制造的“极度”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入睡,而这种环境在现实中却是难求的 。
◆被子不宜太厚 有些家长在寒冬为了让孩子睡得暖和,特意为孩子盖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过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畅 。而且被子中过高的温度反而会使孩子烦躁不安乃至哭闹不停,同样影响其睡眠质量 。让孩子从小就在过分温暖的环境下入睡还可能降低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长大后“弱不禁风” 。
◆不宜在哼唱声中才能入睡 孩子在妈妈摇篮曲的哼唱声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让孩子习惯于只有听到哼唱声才能安然入梦就不宜提倡 。孩子必须培养的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来之后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长诸如摇晃、哼唱或喂食等“人为”的办法来帮助他安然入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