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输不起,在外逞英雄( 二 )


上幼儿园之后 , 老师和家长时常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等待 , 玩游戏要守规则 , 有的孩子就会把这些教育吸收到心里 。他会用这些要求来调整自己的竞争行为 , 觉得只有这样做才对 , 才是好孩子;同时 , 在外面 , 他会相对较为敏感 , 虽然他更想在外人面前展示自我 , 提升自信 , 但他也有安全的需求 。很多次争执中他发现 , 如果他过于争抢 , 小朋友会不高兴 , 不跟他玩 , 而老师也会批评自己 。这样的结果让他觉得比抢到玩具、争得第一更难过 , 同时 , 他也担心因为不守规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
在家里:设置行为底线
其实家长不用担心 , 孩子表现出来的这种落差 , 恰恰是他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但是家长要注意的是 ,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 , 必须要逐渐削减这种落差 , 让他做到家里家外都遵守规则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在家里和在外边落差过大的状态 , 会导致孩子心理比较脆弱 , 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
所以 , 正确的做法是 , 尽量弥补家里家外孩子心理和行为的落差:在家里 , 不断增强对孩子过度自我意识的限制 , 引导他与家人公平竞争 , 如果由着孩子的性子 , 家长的爱就是害了他 。而在外面 , 如果他非要“公平竞争” , 就应该鼓励他坚持下去 , 告诉他这样挺好 , 不需要改变 。(文/鲁杰)


    关键字:孩子心理  竞争意识  自我意识  惩罚  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