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称职父亲”的四个要素( 二 )


第二步:当宝宝情绪激动地尖叫、发脾气时,只要当时没有自抓自咬、撞头等自伤行为,可以跟他讲清每个人都不喜欢这种声音,如果他仍然不停,可以让他暂时离开你的视线,把他单独放到一处(但一定要保证孩子不会有危险、不损坏物品),或者用冷静而无表情的眼神看着他,一直到他停止 。
第三步:当孩子停止尖叫、发脾气后,立即给他相应的关心和爱抚 。可以给他洗个脸缓和他的情绪,用缓和的语调对他停止发脾气的表现予以表扬和称赞,并可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一个苹果,一杯牛奶 。
第四步:积极对宝宝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让孩子尽早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对孩子的语言做出适当的、及时的反应,也会有助于减少尖叫和发脾气 。
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做起来却难 。
一是因为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起作用,因而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有效;二是让父母在孩子尖叫、发脾气时不予理睬确实很难办到 。但这种方法确实是改变孩子尖叫的有效方法 。


要求孩子听话是害孩子
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




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2、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 。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
·与孩子平等对话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
2、父母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应注意给他们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
【做“称职父亲”的四个要素】

用“消退法”处理孩子的尖叫
缓解孩子惧怕心理的方法




上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父母们发现孩子还是很怕老师,照理说,刚入幼儿园,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怕老师还情有可原,可是过了这么久,孩子怎么还是怕老师呢?难道,这也是孩子的天性释然 。
一、孩子惧怕老师的原因
原因可能包括两方面:
·一般,孩子惧怕老师是因为不能忍受老师对自己冷淡的态度,或不能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而与老师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
·目前,许多老师都不能够常常以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言语对待学生,而是常常用否定的态度、挑剔的眼光和批评的言语对待学生,因此造成孩子对老师的惧怕,产生抵触情绪 。
但能肯定的是,孩子的惧怕是种负面的情绪,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需要引起老师和父母的关注 。
二、帮助孩子克服惧怕心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