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时哭着要奶奶该怎么办( 二 )


可是一到白天又没事了,儿子照样很黏妈妈,要妈妈陪着玩 。
朋友后来也没再坚持一定要儿子回家睡 。今年突然发现儿子可以接受在自已家睡觉了,但其实也只是在表面上顺从而已,内心依旧还是愿意和奶奶睡 。
经过这个漫长的陪睡争夺战,朋友也想明白了:陪睡这件事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对彼此关系的定义,孩子是否愿意你陪他睡,不能用来说明孩子是否爱你和需要你 。
对孩子保持一颗陪伴守护的心,当孩子拒绝陪睡时,理解他们不成熟的内心,我们也就能平心静气地接受当下孩子的选择了 。
更何况,孩子已经有了一个可以让他感到安全的陪睡对象,我们又何必和自己较劲孩子是否非要躺在我们身边呢?
孩子的陪伴诉求有不同周期,
孩子也会理解陪伴方式有不同层次
养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的陪伴诉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
3岁之前娃需要我们用全部身心和爱去投入 。这期间的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我们才能跟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
但3岁之后,孩子对于单纯靠时间陪伴换来亲密的诉求会减少,她需要更高级的陪伴,不仅仅是喂饭陪睡和穿衣护理 。
朋友阿夕的女儿现在已经6岁,在3岁之前基本是由婆婆带着,穿衣、吃饭、洗澡全离不开奶奶,女儿对奶奶的亲密程度远超对妈的依赖,直到现在和奶奶还是无话不说 。
我去她家看到这情况就她问说:“你女儿跟奶奶亲,你会吃醋吗?”
阿夕非常淡定的说:“奶奶每天照顾她吃喝拉撒,如果这都不跟她亲,我反而要担心孩子没良心了!”
然后她又告诉我,她其实已经进入到和孩子在精神领域上有共享和有相互依赖的关系了 。
女儿大了以后早已不会只满足于奶奶的喂饭、穿衣这些料理陪伴,她需要更多的知识性、趣味性或者互动性的陪伴,这些,只能由她来完成 。
她会带女儿去逛科技馆,给女儿讲天文地理知识,也会带女儿去美术馆看画展,用自已艺术学硕士的优势给女儿陶冶情操 。
用她的话说,孩子的陪伴也需要分工,分工有助于打造高质量陪伴 。“当我只负责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陪伴工作时,我不会带入因为琐碎家务产生的负面情绪,我会把自已最好的状态投入于高质量的陪伴女儿时间当中 。”
我还是比较赞同朋友的这种对陪伴分层次的想法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要的是安全和有质量的陪伴,在可以满足甚至可以做到更好的情况下,又何必在意是不是一定由自已来完成所有的部分呢?
当然,所有所有的前置条件依旧是,妈妈能够持续地、稳定地投入精力,因为亲密关系的建立从来都是以不缺席为前提的 。
关于陪睡,很多爸妈会说,不是不提倡陪睡吗?没错,今天说的“陪睡”,指的是陪孩子度过睡前的时光,以及孩子夜醒的时候回应他们,总之,就是对孩子睡觉时间的照顾,而不是指一定睡在孩子身边 。
对于陪睡,我的态度一直是尽量别把孩子放在自己床上和孩子同床同眠 。当然每个家庭的陪睡方式不一样的,但一般建议是,三岁前分床不分房,四五岁之后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考虑是否分房睡,但并不是非得一定要 。而即使分房睡,我们也不要一定刻板地拒绝孩子在睡觉前让我们陪在身边的请求 。
如果家里面积或房间数有限,不得不和大人同房或同床,大家也不需要过于焦虑,只是需要在孩子三四岁时让他们慢慢了解保护自己隐私,不要过度地、没有分寸感地和大人有肌肤之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