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解孩子输液“是与非”( 二 )


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微粒是指各种输液中50 μm以下的不溶性微小颗粒 。
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器的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输液中的针剂等环节都有可能污染,而且这些不溶性微粒还可以累加污染,这些污染对人体的潜在伤害可能是长期的 。纤维、粉尘、橡胶塞屑、氧化锌、碳酸钙、薄膜屑、药物结晶、薄膜屑等都是不溶性微粒 。人的肉眼看不见,在输液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通过输液进入人体有可能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或者在肾脏和胆囊中作为核逐渐形成结石 。
病人在一次静脉注射疗程中可进入直径>1 μm的粒子10万~20万颗 。由于婴幼儿的血管比正常人要细,加上自身免疫功能比正常人低,微粒对婴幼儿的危害要比一般病人更严重,临床反应也比一般病人明显 。
肺栓塞:因为输液输进大量空气而引起 。
脑水肿:如果输液配伍不当,大量的低渗液体进入体内,可以引起脑水肿和身体其它组织水肿 。
经血液感染的疾病: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器皿不合格或者操作者操作不当造成输液器、注射器、注射针头污染致使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 。
输液手段的广泛使用也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以及耐药性产生 。例如对于发热的感冒病人,医生往往使用静脉给与抗生素治疗,岂不知80~90%的感冒病人都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本不起作用,反而容易引起耐药性 。
不能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要想药物在体内达到和维持有效浓度,一般需要将一天的药物分几次均匀给药才行,但是对于在门诊输液室的病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因此一天只给一次药往往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
如果输液中所配伍的药物刺激性较强还可以破坏血管、造成局部疼痛,导致静脉炎或者血管闭塞 。药物如果渗出还可以引起局部组织肿胀或坏死 。
为什么现在不少医生热衷于给孩子治病采用输液的手段,一些家长也认可这种手段,我个人认为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
目前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医闹”现象越演越烈,而这种现象往往经过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后,不但再次揭开了患者家庭正要愈合的伤疤,而且对“医闹”现象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这种矛盾更加激化 。同时“医闹”也扰乱了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使得就诊的患者不能很好的看病,而且当事医生的生命安全也不能获得保障,我们国家又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虽然“医闹”是极少数现象,但是影响却是广泛的、不可低估的 。
这种现象造成一些医生谨小慎微、步步为营,用夸大病情的严重性和扩大治疗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完全看不到绝大多数的患者还是一个弱势群体 。甚至对于还有一丝抢救希望的患者也不敢去冒风险做最后的努力,唯恐沾惹上是非,完全不是站在患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玷污了白衣天使的称号 。这种风气也促使很多人不愿意报考医学院,医学院毕业后也不愿意从事医疗工作,即使在医院工作的人专业思想也不巩固,随时可能跳槽去从事别的工作 。
【专家讲解孩子输液“是与非”】12
带宝宝去游乐园注意事项
宝宝误食异物6步家庭急救法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