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八成是剖腹产( 二 )


“不动”的多动症更具隐蔽性
据统计 , ADHD的患病率在3%—5% , 以6—9岁儿童居多 , 10—12岁次之 。ADHD的症状一般在7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 , 有些患儿在年龄更小时甚至在娘胎里就显得与众不同 。
无论男孩或女孩都可以患ADHD 。但据各方面统计 , 本病的发病率男孩明显高于女孩 。比例约为9∶1—4∶1之间 。
“多动症一般在4—6岁前起病 , 来医院门诊的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 而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高宝勤教授介绍说 , 在临床方面 , 男女虽都有注意缺陷 , 但男孩由于天性爱动 , 因此伴有多动症状较多 , 易给人以“多动症”的印象 , 而女孩相对少动 , 易误认为非多动或给人以智能较差的印象 。
不过 , 最新观点认为 , 多动症的核心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 , 多动是次要的 , 即使没有身体多动的外在表现 , 只要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长期而明显 , 也应注意是否有多动症的可能 。这种“不动”的多动症特别具有隐蔽性 , 往往不被家长们发现 。
“多动”的孩子不一定是多动症
“男孩子‘动’是天性 , 如果一个男孩子老不动那也不太正常 , 但是要分场合 , 分时间 。”高宝勤教授解释说 , ADHD的孩子的多动和冲动是不分场合的 , 比如在规定的时间 , 大家在非常安静的电影院里面 , 或者在教室里 , 他会突然的出怪声 , 这就属于ADHD 。如果只是很好动 , 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能守纪律 , 能跟随大多数人做好很多活动 , 这就是好动 , 不是ADHD的病理性的症状 , 这个要区分开 。
比如 , 顽皮儿童在看喜欢的“小人书”“动画片”时 , 能全神贯注 , 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 。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 , 并有计划及安排 。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 , 有自控能力 , 能安分守己 , 不再胡吵乱闹 。而多动症患儿却无此特点 。
不及时治疗会终身受累
在中国14岁以下的3亿儿童中多动症患儿约有1000万 , 得到及时和正确诊治者不到10% 。如果宝宝患有ADHD却又没有得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 将来孩子还会产生厌学等问题 , 所以需要早期识别与防治 。
“ADHD的预后不佳 , 儿童期起病终身患病率为6%—9% , 7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 , 30%持续到成人期 。”王玉凤教授认为 , ADHD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 将终身影响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 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上的功能 。
王玉凤教授指出 , ADHD患者在青春期阶段 , 与同龄人群相比 , 物质滥用(违法药物及酒精)、反社会行为、逃学以至于被开除的比率明显较高 。而到了成年期 , 虽然很多患者可以发展出隐蔽症状的行为机制 , 但是却依然无法避免ADHD造成的影响 。
“多动症是儿童少年时期最为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 。”高宝勤教授表示 , 对6岁以下的患儿应以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为主 , 对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可酌量给予药物治疗 。
在国外 , 中枢神经兴奋剂用于治疗多动症的历史已超过50年 , 欧洲多动症治疗指南、美国儿科学会多动症治疗指南、英国国家多动症临床治疗推荐方案、加拿大儿科学会 , 均指出中枢兴奋剂是被大量科学研究证实有效和安全的治疗多动症的药物 , 至今未发现口服中枢兴奋性药物治疗多动症成瘾的病例研究报告 , 也就是说 , 可以放心 , 不会成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