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瓷器时代特征和鉴定 德化窑瓷器底款特点( 二 )


德化窑瓷器时代特征和鉴定 德化窑瓷器底款特点

文章插图
三:款识
德化窑的款识早在宋元时就已出现,先用毛笔写在瓷上,由于颜料含铁高故在釉下呈酱色,经常出现在碗内、盒底和盒盖上,多以姓氏和年月为主 。到明清时不少瓷器都压印有作者的姓名,如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星、张翁、文荣、陈念山、林子信等等,字体有篆书、楷书和行书 。也有堂号款和地名款,如心荣、山人陈伟、福建德化制造、福建德邑等等 。青花书写款较少见,以画代款在明末清初较多,如画小兔、秋叶、双鱼、火焰等等 。记年款多是白瓷祭品,如在德化县香村寺中一对五彩九龙瓶,上书“康熙25年,德化县知事鄞县范正辂选制”等等 。印章款从清朝开始比较盛行,如何朝宗、林捷升制、许云麟、珍和金记等等 。
德化窑瓷器时代特征和鉴定 德化窑瓷器底款特点

文章插图
“象牙白”瓷的特点:
1. 产品造型厚实丰满,装饰部分讲究自然大方,手拉坯或捏塑接口处过渡流畅 。胎体细腻,胎质坚硬,德化窑独有的中低温材料配方,是闽南周边窑场乃至景德镇窑生产的白瓷所不能相比的 。
2. 釉层均匀莹润玻化好,釉色白中微闪黄色,似象牙色犹如凝脂 。
3. 叠烧器物内壁有支钉痕迹,其他器物足底有谷壳或匣钵砂的痕迹 。
4. 瓷雕品有个性风格,许多器物在不同的位置上压有作者的印章,以及年号款和地名款等,有些产品壁内可见印装合缝的痕迹 。
【德化窑瓷器时代特征和鉴定 德化窑瓷器底款特点】
德化窑瓷器时代特征和鉴定 德化窑瓷器底款特点

文章插图
晚清 德化窑白瓷观音坐像
“猪油白”瓷的鉴赏与“象牙白”瓷的特点大同小异,主要是:
手拉坯或捏塑接口处过渡流畅 。胎体细腻,胎质坚硬,釉层均匀,釉面莹润玻化好,釉色透光折射犹如油脂,这种滋润油脂感是釉面所独有特征 。其工艺与“象牙白”瓷一样,叠烧器物内壁有支钉痕迹,器物足底有谷壳或匣钵砂的痕迹 。
“葱根白”主要是民间日用瓷 。传世较多都是一般的瓷器,如碗、盘、杯、碟、钵、盅、盒、壶、小罐、西洋工艺瓷雕、人物瓷雕等 。特征是造型丰满结构严谨,细部装饰精巧 。胎釉结合紧密,胎色白质地坚硬,釉色洁白如葱根 。许多日用器留有明代窑工刀法痕迹,真正的雕刻痕迹最为明显和突出 。
德化窑瓷器时代特征和鉴定 德化窑瓷器底款特点

文章插图
明末清初 德化窑白瓷关帝关像
德化窑瓷器时代特征和鉴定 德化窑瓷器底款特点

文章插图
清 德化窑白瓷观音座像
清代的德化窑基本延续明代的器种,中晚期的瓷器较为普通,许多器型直接用青花瓷器型,雕塑风格与明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头饰、胸饰、首饰等的变化,以及花纹线条讲究刀法锋利 。老道光洁,大件器物以手拉坯为主,雕塑以模印后再细雕,胎体厚薄不均但时代的特征较强 。胎釉结合紧密,有“糯米胎”现象,中晚期主要以质地坚硬的还原瓷胎质为主:釉色清白莹润度一般,釉中钾高易见,还原瓷釉色微泛青在积釉处较为明显 。器底有清代装烧工艺的特点,釉和底有细砂痕 。
德化窑瓷器时代特征和鉴定 德化窑瓷器底款特点

文章插图
清十七/十八世纪 德化窑白瓷观音坐像
德化窑瓷器时代特征和鉴定 德化窑瓷器底款特点

文章插图
明末清初 德化窑白瓷大肚弥勒佛
民国时期德化窑白瓷造型粗糙、笨重,器型搭配一般,艺术效果较差;但雕塑工艺仍有发展,雕塑作品不亚于明清时期;其次胎中杂质较多,质地较暗实,釉面呈灰青白色;制作方式由初期的陶模成型发展到晚期的石膏模注浆成型,成型方式的不同留有明显的时代制作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