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生病的孩子“妥协”( 二 )


从上述意义上说 , 孩子生病期间 , 父母适当的妥协是必要的 , 适当牺牲点原则不仅不会让孩子更难管 , 而且会让孩子更加信赖我们 , 并基于这种信任更加愿意接受我们的教养 。
二、父母的“妥协”要有个底线父母
向病儿妥协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原则 , 而是应该适当设置“底线” 。因为孩子在宣泄生理和心理痛苦的过程中 , 由于判断力的局限 , 尚不明白自己行为的界限 , 往往容易出现许多不利于康复的行为 , 比如 , 让她吃药 , 嫌苦不吃 , 为了宣泄烦躁情绪 , 光着脚在地上乱跑等等 。这个时候 , 我们就要帮他们设定一下行为的界限 , 这也是对他们的健康负责任的表现 , 遇到我们限制或强硬干预的孩子 , 或许会大哭大闹 , 但这种痛苦 , 是一种健康的痛苦 , 痛苦之后 , 他们会渐渐明白 , 有些规则 , 即使是生病等特殊的状态下 , 也是必须面对和遵守的 , 这是他们正常社会化的需要 , 也是健康成长的需要 。
那么 , 这个妥协的“底线”应该如何设定在哪里呢?我认为 , 至少在下列两种情况下 , 生病孩子的行为是应该受到限制的:
1、 孩子的“娇气”行为影响到自身的康复时 , 比如 , 刚才提到拒绝吃药、拒绝穿衣服等等 。
【如何向生病的孩子“妥协”】 2、孩子的“娇气”行为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安全隐患时 。比如 , 玩火、拿尖锐物品乱戳乱刺、用小弹弓射击别人家的玻璃等等 。
三、端正常态教养方式有助于减少“妥协”必要性孩子生病期间的异常行为 , 总是常态行为“变本加厉”的结果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孩子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是病理状态下异常行为的基础 。为了避免“水涨船高” , 端正常态生活中孩子的教养方式很重要 。一个经常接受规则教育、已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 , 即使在生病期间 , 也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异化到“面目全非”的程度 , 反之 , 一个平时就在溺爱中长大、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 , 一旦生病 , 行为更容易不靠谱 , 而且 , 对于这类孩子而言 , 由于父母平时对他们来说就没有多少约束力或威信 , 生病期间必要的“管教”也将更加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