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真能让孩子更聪明( 二 )


但这如何解释莫扎特音乐让大学生折纸水平大增呢?他解释道,劳舍尔的研究仅涉及单一类型的任务,对此可以用非常简单的神经心理学方法来解释,即“享受觉醒” 。简言之,这有点类似于“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享受这个过程——享受者,获益更多 。
有研究支持这种论断 。有研究就发现,无论听莫扎特音乐还是斯蒂芬·金的有声悬疑小说,都能提高动手折纸能力 。其中关键仅在于,你是否享受听它们 。如此看来,斯蒂芬·金也有神奇效应?
不要过分依赖音乐胎教的作用
两年前,德国一位教授不无嘲讽地说:以我之陋见,莫扎特效应只是一个神话 。笼罩在莫扎特效应上的瑰丽光环,被打得粉碎 。
可事实上,依然有很多父母认为听音乐会让孩子更聪明 。
2004年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希思教授在《英国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题为《莫扎特效应:
追踪一个科学传奇的演变》的文章 。通过剖析莫扎特效应的全球迅速散播,他总结说:人们相信存在莫扎特效应,并认为最初的研究也是针对婴儿的,这正因为婴儿是人们焦虑的中心——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典型表现 。
在国内的音像店,你依然会找到摆满货架的准妈妈胎教音乐 。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在起跑线前就已发力,这也正是胎教音乐和各种早期幼儿教育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原因 。当然,也有分析指出,许多家长都会给婴幼儿听音乐,其实是变相地逃避父母责任 。听音乐是父母能让孩子独自安静的简单便捷方法,孩子专注于音乐后,父母便稍有余力做其它事情,这无形减少了亲子间的主动互动过程 。
听还是不听,成为摆在面前的选择题 。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乐,都未被证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这不会妨碍人们去喜欢去聆听——至少不会毒害你的身体,降低你的智商 。此外,嘲讽莫扎特效应的德国科学家还说过这样的话:“认真、大量地学习一到两门音乐课程,能对智商提高产生少许但重要的影响 。”换句话说,主动地学习音乐,而非被动地听,将更有益于孩子 。
毕竟,前者是主动学习过程,后者仅是被动接受 。
与其过分依赖音乐胎教的作用,不如让孩子弹奏乐器来得实在 。
『此文②为*文章,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