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很容易具备情感智能( 二 )


·做错事讲道理
发现自己已经被宝宝利用了,应当和他讲道理,告诉宝宝自己识破了他的小手段,说明用不当手段达到目的对自己是不利的,对他人也有伤害,并教育宝宝不能再用同样的方式处理问题 。

宝宝很容易具备情感智能
“神童教育”全是欺骗父母




继《哈佛女孩刘亦婷》一炮打响后,近日又有《我家笨笨上剑桥》、《轻轻松松上哈佛》、《耶鲁男孩》、《牛津圆梦》等图书陆续问世 。望子成龙的父母,无不将此奉如圭臬,如法炮制,恨不得立马也造就出个“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来 。
然而,“千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一个5岁的青岛小女孩,却勇敢地站出来大声说“不” 。据报载,她的妈妈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热心读者兼身体力行者 。按照刘亦婷的培养模式,这位妈妈每天捧着名著追着女儿,读给她听 。小女孩终于忍无可忍,捂起耳朵哭喊道:“我讨厌刘亦婷,我再也不想听名著了!
”原本开朗的孩子变得孤僻暴躁,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医生 。喜剧变成了悲剧,好心没得好报 。青岛小女孩的哭喊声,但愿会引起千千万万个正在拼命培养“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的父母的反思 。
为了帮助父母们消除困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家教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谈了自己的看法 。
赵忠心背景介绍:赵忠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家庭教育专家 。
1980年开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家教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他是我国第一位家庭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导师,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在国内外150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1400多篇,撰写和主编30多部著作,共1000多万字 。
学术著作《家庭教育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 。

采访人员(以下简称记):近年来“神童教育”大行其道,不少父母不惜重金加入到制造神童的行列,对孩子进行超强度的早期智力开发,意在把原本普通的孩子培养成神童 。作为家庭教育专家,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赵忠心(以下简称赵):最近几年不断有人推出培养神童的所谓“方案”、“工程”、“教室”、“摇篮”等,有的吹嘘“揭开了神童之谜”,也有的大言不惭地承诺“从我这里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 。这些人好像是制造神童的魔术师,他们所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生产神童,是神童批发站 。
其实,这些说法完全是自吹自擂,欺骗父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不难看出,他们编造这些教育神话完全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希望父母切莫上当 。
记:既然“神童教育”是欺骗父母,那么应该如何理解“神童”这个概念呢?
赵:所谓“神童”,我国古代也叫“奇童”,就是指那些特别聪明的孩子 。
2003年,我编著了《中国神童》(一套七册),介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出现的特别神奇的孩子,这些孩子可以称为名副其实的神童 。儿童中确实有极少数超常儿童,人们通常用“神童”、“奇童”来形容这些孩子 。神童大约分成两类,一类是整个的心理水平比较高,一类是在某个方面能力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