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有什么危害( 三 )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 , 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 , 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 不断增大 不变化 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 不断增多 不变化 逐渐减少
胆囊息肉临床特点
特点一:发病率逐渐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 , 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 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 从而孕育了胆囊息肉的第一个特点--发病率逐渐增高 。
特点二: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 , 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 。在检查上 , 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
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无须治疗 , 而当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 , 往往给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 , 典型患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幡然醒悟、为时已晚 。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 胆囊息肉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 , 而非专科医院的医生对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 , 或不重视 , 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的真空带 , 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
上述三点孕育了胆囊息肉的隐蔽攻击性特点 。
特点三: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 。
从80-90年代 , 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 , 癌变率逐渐增高 。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 , 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 , 不知不觉发展 , 不知不觉癌变 , 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
【预防】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 , 所以 , 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 , 引起肝胆功能失调 , 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 , 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 , 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 。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 , 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 , 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 。如果不吃早餐 , 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 , 存留于胆囊内 , 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 , 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 , 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 , 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 , 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 , 从而形成息肉 , 所以 , 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 , 尤其是晚上 , 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
其它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 , 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