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身上容易长什么虫( 三 )


诊断:取组织、体液作涂片、切片染色,找到弓形虫,或将病料10倍稀释,腹腔接种小白鼠(一只0.5毫升),2 周后发病,取腹水涂片、染色镜检找弓形虫 。血清学检查特异抗体可确诊 。
防治:用磺胺6甲氧嘧啶治疗效果好,但要在病初使用;晚期虽可使症状消失,但不能抑制弓形虫转成包囊型,从而成为带虫者 。预防办法是猫狗分养或限制接触,控制野生动物,特别是啮齿动物 。
6.球虫病 球虫病是侵害幼犬的寄生虫病 。当环境卫生条件不好和饲养密度较大时可使疾病严重流行 。球虫生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经几代无性繁殖(即裂体生殖)后,变成有性生殖,形成大小孢子 。
二者结合后形成卵囊,随粪排出体外 。卵囊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发育成感染卵囊(即含有子孢子的卵囊) 。幼狗吞吃了被感染卵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即可感染 。无性繁殖产生的大量繁殖体、裂殖子破坏肠上皮,构成危害,出现症状,甚至死亡 。
症状:腹泻,混有粘液、带血;进行性消瘦,发育停滞,最后衰竭死亡 。
诊断:检查粪便发现球虫卵囊,即可诊断 。
治疗:呋喃类或磺胺类药均有效 。
7.疥螨病 疥螨病是由疥螨(一种外寄生虫)引起的犬常见的皮肤病 。疥螨是一种节肢动物,它钻进宿主表皮挖掘隧道,虫体在其中生长繁殖 。隧道有小孔,藉以通氧和为幼虫出入;幼虫也钻入皮肤、开掘小穴 。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整个过程为8--22天 。
症状:疥螨病主要发生于头部(鼻梁、眼眶、耳廓基底部),有时也见于胸、腹下、四肢内侧、尾根等处 。皮肤发红起皱褶,散在疹样小结,表面有黄痂 。病犬搔抓、啃咬和磨擦患部致秃毛 。该病易传染给人 。耳螨侵害外耳道,引起剧痒、抓耳、摇头等症 。尤其长毛、大耳的犬易发 。
诊断:根据症状,找到虫体(用小刀深刮病变皮肤,将刮取物放在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钠,放大镜检查) 。另要注意和湿疹,虱、蠕形螨寄生引起的皮肤病相鉴别 。
治疗:隔离病犬,患部用0 。
5%敌百虫或滴滴涕乳剂,按1:
9的比例与煤油混合涂擦(患部应先剪毛、用温肥皂水清除污垢),隔5--7天重复治疗1--2次 。注意不要使狗舐食杀虫药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作好检疫是预防的关键 。
8.蠕形螨病 蠕形螨病也是犬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发于5--6月龄的幼犬 。蠕形螨因体细长,很象蠕虫而得名 。它寄生于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从产卵到卵发育成幼虫乃至成虫均在其中 。该病是由健康犬与病狗接触而传染 。健康小狗身上常有这种螨存在,当机体抵抗力降低(各种原因引起)或皮肤有发炎或经常洗澡皮肤被浸软时,即可侵入并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
症状:该病主要发生于头部的眼眶周围、颈、唇、鼻部以及肘、脚爪等处 。先是毛稀疏,继之脱落形成圆形秃斑;皮肤渐红,有麸皮状皮屑,皮肤粗厚、龟裂 。以后,皮肤变蓝灰至紫铜色,不痒 。有继发感染时,则在红、肿没毛的皮肤上出现绿豆至豌豆大的结节或脓疮 。挤压时,有微红色脓液或粘稠的皮脂溢出 。病变处覆有灰或灰棕色痂皮及麸皮样鳞屑,甚至皮肤形成溃疡,有黄红色分泌物 。
诊断:取皮肤结节或脓疮内容物检查即可确定 。从症状上看,很易于毛癣、湿疹、疥螨病混淆 。
治疗:患部剪毛,用酒精和乙醚等混合液擦洗,然后用0.5%敌百虫液、0.2%敌敌畏液或石硫合剂(生石灰160克、硫磺240克加水3600毫升熟煮而成)涂擦 。
每隔2--5天用药一次 。仅有脱毛屑者,用酒精或碘酒每天涂擦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