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尖有什么作用( 二 )


据测定 , 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百分之十左右 , 还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种成分 。由于甘草酸的甜度高于蔗糖五十倍 , 甘草真是名副其实的“甜草” 。
【甘草加工————两草五节】
春、秋二季采挖 , 除去须根 , 晒干 。采挖后的甘草在加工时严守传统工艺 , 做到皮净身干 , 单条顺直 , 两头见刀 , 口径整新 , 根茎分拢 , 按类归等 。
甘草依据取材部位和质量优劣 , 茎分“两草” , 根分“五节” 。
茎分两草是一曰白粉草 , 即鲜草剥去外皮者;一曰大草 , 即适于药用之茎 。
根分五节是:大节、中节、小节、毛条、疙瘩头 。
【注意】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不可与鲤鱼同食 , 同食会中毒 。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 防蛀 。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 , 除去须根 , 晒干 。
【制法】除去杂质 , 洗净 , 润透 , 切厚片 , 干燥 。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 。皮层较窄 。韧皮部射线宽广 , 多弯曲 , 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 , 非木化或微木化 , 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 。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 , 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 , 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 。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 。
纤维成束 , 直径8~14μm , 壁厚 , 微木化 , 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 形成晶纤维 。草酸钙方晶多见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 , 稀有网纹导管 。木栓细胞红棕色 , 多角形 , 微木化 。
(2) 取本品粉末1g , 加乙醚40ml , 加热回流1 小时 , 滤过 , 药渣加甲醇30ml , 加热回流1 小时 , 滤过 , 滤液蒸干 , 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 , 用正丁醇提取3 次 , 每次20ml , 合并正丁醇液 , 用水洗涤
3次 , 蒸干 , 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 ,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 ,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 , 加甲醇制成每
1ml含2mg的溶液 , 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 , 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 , 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 , 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
1:1:2)为展开剂 , 展开 , 取出 , 晾干 , 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 , 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 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 ,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 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
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 。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单铵盐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