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孕前前夫妻必须沟通好的几件事( 二 )


父、母都要做:传统心理学向来看重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 , 同时强调父母的不同性别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 , 譬如教给他建立自己的性别意识、树立评判异性的标准等 。所以 , 在要孩子之前 , 你们起码应该沟通好分工问题 , 比如妈妈照顾起居、爸爸陪伴游戏等 , 让孩子知道男女角色的不同 。
奶粉一定要进口的吗?
不仅仅是奶粉 ,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 , 孩子必须吃进口食品、玩进口玩具才算享受了最好的童年 。但是 , 与之相反 , 也有一些人觉得 , 即使跟我们的童年一样物质匮乏 , 孩子也能够健康长大 。
TA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进口养育论”?
需要一个补偿:说到底 , 一些坚持“进口养育论”的人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我小时候没吃好没玩好 , 甚至于我都没感受到父母的爱 。所以我一定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 , 让他在最优越的条件中体会我的爱 。很多人正是用这种彻底的付出 , 来弥补从前渴望而未得到的关怀 。
被夸大的恐慌:当然不能否认 , 目前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引发“进口养育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各种属实或不实消息的流传 , 让很多准父母噤若寒蝉 。再加上一点点从众和攀比心理作祟 , 这种恐慌就会蔓延扩大 , 变成育儿理念中的一种坚持 。
3 个问题 , 把坚持变支持
如果伴侣特别坚持“进口货” , 那么不妨问他3 个问题 , 让他知道正确、及时的知识支持 , 绝对比外国货更重要 。
1. 最害怕什么:是担心孩子吃上毒奶粉?还是怕他受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2. 进口的怎么样:国外食品的添加剂含量、是否转基因 , 他都了解吗?
3. 了解多少相关知识:比起产品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 , 一些更基本的健康知识他知道吗?比如儿童1 岁之内的饮食禁忌、儿童食品的营养配比等 。
孩子一定要是天才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被看做是理所应当的“天下父母心” 。但也许正像“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的那样:正因为我们不是龙和凤 , 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 。说到底 , 准爸妈们沟通这个问题 , 既关乎对后代的教育理念 , 又能够让你更多地发现自己、了解伴侣 。
望子成龙心 , 藏了哪些原因?
发掘新的价值:昔日的梦想无处安放 , 平凡的我们渴求关注而不得 , 但好在父母的身份给我们一个机会去发掘新的价值——教育一个好孩子 , 证明我的基因是优秀的 , 我的理念是正确的 , 甚至于我是有才华有能力的 。
想让孩子活得轻松些:年轻父母们深知从考学大军中拼杀出来有多么不易 , 虽然心疼孩子 , 却又害怕他输在起跑线上 , 所以各种补习班都得上 。于是希望孩子能够聪明些 , 天才最好 , 这样就可以少受苦 , 在日后应对学业和事业的竞争时轻松些 。
对症下药 , 两种尝试不可少
关于价值:与其纠结于孩子会不会成龙 , 不如把这当成一个机会 , 让自己更靠近成龙的梦想 。你还有什么目标未曾实现?你渴望变成什么样的人?一旦你着手自我完善 , 就不会再苛求孩子 , 但同时又会给未来的他做一个好榜样 。
关于轻松:就像爱迪生说的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任何人的成功路都不是平坦的 。一些天才童星的生活甚至比普通孩子还要辛苦 , 因为越高的期望带来越沉重的责任与负担 。所以 , 你真觉得往天才去培养 , 孩子的人生会更轻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