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笑话精选发迹史 十万个冷笑话是谁发明的( 二 )


虽然一条广告只有1000块,还不够一个月房租费 。但是当然,最后伊光旭还是接下了广告 。
2、发迹:准备得好,还是机会好?
2009年,新浪微博开始内测 。其开放性的生态结构一下子吸引了伊光旭的注意 。事实上,伊光旭对豆瓣并不满意 。
“豆瓣其实发展很慢,因为它和组长的关系是有些对立的 。号称有1亿用户,其实活跃用户不多,我都计算过的 。大部分人上去看还是看他的影评、书评、听音乐 。小组不好玩,一天的发帖量才两三页 。它的社区不开放,思想不开放,你都没办法找它投诉,只有发邮件,然后它会用一个比政府还官方的口吻回复你,几乎没有服务 。没有服务还能叫社区吗?”伊光旭如是评价自己在豆瓣上的一年多体验 。
但对于微博,伊光旭发现不仅其传播性强,还可以迅速地能够找到名人以及一切社会的中坚力量 。于是,伊光旭开始边做网站边玩微博 。他想认识一些知名投资人,开始私信搭讪那些有几十万粉丝的企业家 。
▲伊光旭的创业经历 。
尽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吃闭门羹,但伊光旭却把微博当做一个免门票的投融资对接场所 。因为伊光旭心里明白,大人物和大机构并不适合当时默默无闻的自己 。
不过,机会最终还是落在有准备的人身上,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在2010年4月15号开通微博,伊光旭关注到他,很想结识 。于是伊光旭找了个“想买域名”的借口继续套亲近 。没想到,蔡文胜不但很快回复了,还把自己的QQ号留给伊光旭,让他找蔡投资的“易名中国”CEO孔德菁,顺道还把孔的电话也给了伊光旭 。
伊光旭受宠若惊,激动不已:“太牛了,一个大佬把我介绍给了另一个大佬!找对人就是不一样!”不久之后,蔡文胜亲自打电话给伊光旭并约出来当面聊 。
事实上,在创业的初期,伊光旭囤了不少账号 。他曾经注册了一堆和冷笑话相关的账号,因为“自己就爱好冷笑话这口”,同期发布内容,看哪个账号有走红潜质 。伊光旭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发微博,或者读其他人的微博,并留意每个人的口味 。
▲“冷笑话精选”的微博封面 。
“最后我再提炼出一个‘综合口味’ 。”伊光旭总对别人说,自己就是在制造“农夫山泉”——同一个水源,改良一下放到市场上就能火;同样一个内容,老的笑话不好笑,要优化笑话的口味,玩文字游戏,才有爆笑效应 。后来,“冷笑话精选”脱颖而出 。
2010年1月,“冷笑话精选”的粉丝量突破了1万;3月达到3万,打入草根排名前十;5月则达到十几万,成为草根微博第一名 。同年,蔡文胜用30万元人民币获得飞博共创30%股份,并劝服伊光旭彻底回到厦门创业 。
3、布局:除了广告,还有什么?
2011年5月,当蔡文胜正式出现在飞博共创的股东名单中时,伊光旭已经大名鼎鼎,其麾下的微博账号在新浪微博独占鳌头,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 。
但在这之后,微博官方和大号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 。大号们虽然可以获得收入,但是大不如之前那么自由 。以飞博共创为例,其广告订单除了来自公司自主洽谈以外,还有新浪微任务的外部派单 。
2014年飞博共创毛利率69.32%,较2013年的72.44%下降3.12个百分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2014年9月起,公司在新浪微博不再自主洽谈广告,而是全部通过新浪微任务领取广告任务,业务成本因此上升 。
▲“冷笑话精选”微信页面 。
而相较起微博,微信执行更严格的版权保护政策,同时对过度营销持更为保守态度,这无疑是对伊光旭的一大挑战 。目前,飞博共创在微信拥有3295万粉丝,其中“冷笑话精选”的微信粉丝就达398万 。但时不时,伊光旭仍然要面对被微信封号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