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水不见了》教案反思( 二 )


活动过程:
一)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 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
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 。(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 。
(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
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
海绵(实物)
毛线(实物)
布(实物)
棉花(实物)
水果网(实物)
√× √√ ×
泡沫(实物)
石头(实物)
沙(实物)
积木(实物)
餐巾纸(实物)
×× × × √
五) 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
活动延伸:
1、 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
2、 活动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是用水果网做的实验,一个说水果网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另一个说水果网可以变魔术(容易吸水) 。通过再次验证发现水果网确实不能变魔术(不容易吸水) 。而那个小朋友由于水果网塞太满,水倒得太少,所以使实验出现偏差 。由此使我想到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究物体吸水饱和度的问题 。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之所以成功的地方在于活动一开始就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现,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吸引了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师生都对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明明看见一杯水倒进了空八宝粥瓶里,再想把水倒回杯子时,水却倒不回来了,水到哪里去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来验证老师的实验结果,和老师一样,他们也将水变不见了,这时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水不见了的原因,此时再请幼儿打开瓶盖找出瓶子里藏着的秘密,原来瓶子里藏的是毛巾,水就是被毛巾吸掉的 。
发现原因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幼儿将刚刚获得的经验扩散到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在变魔术的情景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然后再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整节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不见了”的原因,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而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