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疾病小知识( 六 )


此外,食用铁强化食品也可改善儿童、青少年铁的营养状况 。
蛔虫防病从洗手开始
蛔虫病是中小学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 。蛔虫的感染主要是由吃进感染性虫卵而引起的 。生活中,用于接触虫卵污染的地面或泥土,以致虫卵附着于手上或指甲缝里,经口进入人体 。不剪指甲,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未洗净的瓜果和蔬菜,把手放在口里等不卫生习惯,是导致蛔虫的主要原因 。
蛔虫感染大多无明显的症状,通常仅限于轻度消化不良、如食欲不振、瘦弱、易受刺激、夜眠不安、磨牙、夜惊等 。少数儿童有轻微腹痛 。
蛔虫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主要是培养个人良好的卫生行为,如饭前便后认真洗手 。即使感染了蛔虫,也可选用安全、广谱、高效、服用方便的驱虫药,如阿苯哒唑、甲苯哒唑(甲苯咪唑)和复方甲苯哒唑(复方甲苯咪唑)等药物 。
5.幼儿园疾病预防小常识有哪些?
如下:
一、注意春季饮食饮水卫生,预防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生: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黏胨或脓血便,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中毒型菌痢 。该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表现为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等 。该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传播;大家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不喝生水;食用安全卫生食品,不吃不洁食品;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二、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的一种)是由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基病毒A组24型变种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潜伏期很短,数小时至2天,一般为1-2天,常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 。
临床表现为眼睑及结膜水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常见点、片状结膜下出血,伴有剧烈的异物感、眼刺痛、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 。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预防措施上市民应养成勤洗手,不用公共毛巾洗脸、不用手揉眼睛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理发、浴室、游泳池等行业加强管理、消毒和宣传教育;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
三、注意室内通风,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现在正值春季,日均温差较大,形成早晚凉、中午热的气侯特点,若不注意易感染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 。
预防措施上,应注意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外,还应注意气温变化,随时添加衣物;同时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生活上应保持规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现类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
6.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防治,必须在“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下进行:①应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推行贝类健康养殖技术,包括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和藻种,强化疾病检疫,建立隔离制度,加强养殖区的环境预测,预报赤潮的发生;②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倡导“洁净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合理放养是对养殖环境的一种优化,多品种多元化养殖能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效益,并能起到预防传染性流行病暴发的作用,轮养也是防止大规模病害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③提高养殖种群和养殖群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