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粉配丹参粉吃多少( 二 )


1.1.5丹参三七不同配比对模型犬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自由基的影响
0/10组(单纯三七)既促进NO的释放、保护SOD活性,又降低ET含量、减少MDA的产生,表现出较强的生物效应 。
1.1.6丹参三七不同配比对正常家兔血浆血小板聚集性、粘附性的影响【4】
对正常家兔血浆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的的抑制,丹参∶三七最佳配伍不同,前者为10∶3、后者为0∶10 。
而10∶3抗聚集最佳,粘附抑制率排列第三,0∶10,也就是单纯三七抗聚集最差,二者兼顾最佳配伍应为10∶3 。
1.2细胞实验部分【5】
方法:在正常、缺氧两种培养条件下,观察丹参、三七7种不同比例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MTT、NO、ET、LDH的影响 。
结果:
1.2.1丹参三七不同配比对正常培养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正常培养条件下,丹参、三七各配比组均可降低CMEC的LDH水平(均P<0.01);对于CMEC释放NO和分泌ET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在提高细胞活力方面,单纯丹参组(10∶0组)具有显著差异,较其它组为优,从趋势来看,单纯三七组(0∶10组)无效,10∶1~10∶10均有效,但随着丹参量的减少和三七量的加大,其效果逐渐减弱 。
1.2.2丹参三七不同配比对缺氧损伤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在缺O2损伤作用下,各配比组均可显著降低CMEC释放LDH活性(均P<0.01);除10∶6组外,各配比组均可显著降低CMEC对NO释放(P<0.01或0.05),
10∶6组也有降低趋势;对于ET的分泌,各配比组均有降低趋势,但以10∶1组、10∶6组最明显;在提高细胞存活率方面,单纯丹参组(10∶0组)效果最佳,单纯三七组(0∶10组)有负向趋势,10∶1~10∶6之间,随三七量的加大,效果逐渐加强,10∶10~1∶10之间随着丹参量减少,三七量的加大,逐渐负向趋势 。
2 信息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在实验中,通过小样本随机化分组、动态观测多种效应指标得到一系列真实信息,未做剔除和筛选,称为高维数小样本多效应复杂信息 。利用常规统计方法处理这些信息,由于分组多、样本小,结果反映更多的是趋势和朝向,而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 。既不可能依靠无限制的增加样本例数以求得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同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相对不足,可能会造成信息丢失 。
因此更多地寄希望于新的思维和方法出现 。
2.1丹参三七不同配比的多目标模糊优化研究【6】
方法:针对中药方剂配伍研究中最优剂量配比的分析和预测,结合多目标优化、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丹参、三七7种不同剂量组合治疗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犬的数据进行了处理 。
结果:
结果表明,消心痛治疗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各个时间点相对于模型组的综合指标都明显改善,说明本次数据处理结果是可信的 。
7种配比中,丹参、三七10/6、10/3组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结扎犬的病变,对病变的改善程度与消心痛对照组接近,提示二者及相应的区间为最优配比 。如果适当增加配比数,本方法还可进一步用于最佳配比的预测 。同时,丹参、三七的组合效果在整体调节功能上优于两种药的单独运用(10/0,0/10),这为中医方剂配伍的有效性也提供了依据 。
2.2系统聚类分析在丹参三七配比优选中的运用【7】
方法:将药效学实验的组别看作不同的类别,对8个主要观测指标(心外膜心电图∑ST、NST;缺血区/左室;缺血区/全心;CK-MB;心肌钙蛋白;冠脉血流量;心肌耗氧量 )进行综合计算,然后进行聚类 。
结果:
用距离系数把9个实验组分为三大类、6小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