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二:三黄止痢汤
药物组成:生大黄log,黄柏log,槟榔log,木香log,焦山楂log,枳壳log,黄连3g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成200-300ml药液,分次频服,治疗期间忌服生冷、油腻之晶 。适应病证小儿急性痢疾,证属湿热型 。症见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稠粘气臭,日十数次或数十次不等,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干而苦而粘,舌苔黄腻,脉滑数或伴发热等 。评按本方依通因通用之法,以泻止痢 。痢疾一病,概由湿热与食滞久阻于肠腑,以致大肠传导失司,通降不利,气血壅滞,血络受伤而成痢疾 。方中大黄为主药,意为荡涤肠胃除积垢,推陈致新 。《本草纲目》谓其能“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辅以黄连、黄柏清热燥湿;配木香、槟榔、枳壳以疏利肠道之气滞而除后重;焦山楂为佐以消食导滞 。诸药合用,通腑滑肠而达到止痢的目的 。从此可见,用三黄止痢治疗,颇有良效 。
方三:加味椒艾丸
药物组成:乌梅9艾叶9川椒槟榔15g黄芩15g黄连9g
制剂用法:上述各药用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而定,每日1剂,水煎服 。幼儿可分数次服完 。煎法:以一定量水浸泡药5分钟 。用武火煎开,改文火煮20分钟,煎取药液少量频服 。适应病症:由织内阿米巴引起的小儿急性痢疾 。评按本方是在孙思邈《千金要方》椒艾丸的基础上加入黄连、黄芩、槟榔而成 。椒艾丸原为温性药方 。加味椒艾丸则成为寒温并用之方 。方中椒、艾、姜温暖脾胃;连、芩燥湿消热;槟榔行气消滞;乌梅、赤石脂敛肠止痢 。且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椒、艾、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 。连、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杀灭作用 。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全方寒温并用,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 。药证相符,故用之效捷 。
方四:三黄秦芍汤
药物组成:黄连6g,黄芩log,当归log,秦皮tog,白芍log,白头翁12g,广木香5g,大黄5g,甘草5g,制剂用法每日1剂,煎取250ml左右药汁,分3次微温保留灌肠 。
适应病证:小儿急性痢疾 。临床上均为急性发作,泻下物以红白粘冻为主,次多量少,便前哭闹不安,较大儿童自诉腹部疼痛,伴不同程度发热等 。
评按:本方药味大多苦寒,小儿口服往往不易接受,且容易引起呕吐,灌肠法可免小儿服药之困难,同时还能针对病位、直达病所 。药液被肠粘膜直接吸收后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故取效卓捷 。方中黄连、大黄、黄芩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解毒作用;白头翁、秦皮则加强三黄清热解毒之力;当归具有行血止血的作用,行血则脓便自愈;木香导滞调气,调气则后重自除;白芍、甘草能缓急止痛、调和气血,善治腹痛 。因此,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调气行血之功,为治湿热积滞诸证之良方,尤其对湿热痢颇佳 。本方药用寒凉,故对寒湿痢和虚寒痢效果不佳,临床当辨证使用 。
- 常见的错颌畸形有哪些
- 小儿痢疾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 潜伏身边的三大遗传优生误区
- 小儿出水痘的原因是什么
- 小儿麻疹具体是什么样的症状
- 导致男人不育的七种时尚习惯
- 小儿麻疹发病时的阶段
- 生男生女 胎梦能暗示你吗
- 健康码是白色的怎么回事优质
- 永远的第一名在哪个软件免费看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