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女儿选择什么中学成了我家的争论焦点 。我的观点:第一,将有关信息告诉女儿,然后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第二,发挥优势,先生存后发展 。女儿学日语固然面儿窄一些,但可与母亲用日语对话,加上那所日语中学对外交流多,会比学英语进步更快、机会更多、生存能力更强 。
争论的结果是女儿轻松地考入了那所日语特色中学,免去了升初中的大考之苦,也免去了升高中的考试压力 。女儿在中学6年,总的说来是轻松愉快的,成绩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所以,我认为当时的坚持是对的 。
最难以忘怀的是,女儿接待了3批日本女中学生在我们家住宿,她也到日本中学生的家里住过两个暑假 。经历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女儿不但日语水平提高迅速,独立性与合作能力也显著增强 。
女儿没有进过名牌小学和重点中学,课外时间也很少参加各种补习班或特长班 。我比较重视让女儿养成读书与写作的习惯,鼓励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小采访人员活动 。在我看来,当采访人员接触人多,要学会分析复杂的现象,有助于提高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为我当过多年采访人员,这对女儿的影响也比较大 。结果,女儿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小采访人员,并且梦想成为专业采访人员 。
为了实现自己的采访人员梦,女儿特别勤奋地学习,考入了她理想中的复旦大学 。她说,她喜欢读复旦,也喜欢上海这座城市 。
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女儿如愿以偿,成为《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人员 。由于业绩较为突出,5年后她被评为资深采访人员 。2010年,她受中国新闻社的委派,担任长驻日本采访人员 。显然,懂日语是她的特别优势 。在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与核辐射的巨大灾难面前,女儿一直坚守在最前线,发出一系列独家报道,因此荣获了中国新闻社社长特别奖 。
由此看来,女儿的选择是对的,我的坚定支持也是对的 。
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上,父亲之所以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这与父爱的独特性密不可分 。母爱往往是无条件的,而父爱往往是有条件的,父爱经常是作为一种对女孩良好行为举止的奖励而出现的 。为了赢得这种奖励,女儿必须努力,这推动了女儿学业和事业的进步 。
道格拉斯·杜内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具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并且在自然科学、数学、语文和历史等标准化成就测验中比那些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获得更高的分数 。约翰·斯纳里的研究表明,具有上进心的女性,往往可以从她们在青少年时期与父亲的密切关系中觅得根源 。他认为,正是父亲积极地参与到女儿生活当中,才促使她们有能力实现与母亲的分离,并建立起通向外部世界的道路 。
在心理学上,父亲经常被看作孩子挣脱对母亲过度依恋的关键力量 。父亲是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桥梁,父亲的存在与鼓励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基础 。著名女性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认为,男女两性与他人的联系方式截然不同,女性往往侧重于联系,男性往往侧重于分离 。父亲往往鼓励孩子的自由探索,而母亲往往倾向于过度保护 。作为男性,父亲更倾向于鼓励孩子的自主与独立 。
- 全是绞痛惹的祸
- 宝贝发热4大处理对策
- 优生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呢
- 让孩子独睡别急于求成
- 天才是可以遗传的么
- 必看:婴儿补钙的LI六大策略
- 棉纺是什么料子
- 什么是七巧板
- 谷雨是种瓜点豆的节气吗
- 怎么看眼镜是不是防蓝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