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0-1岁宝宝常见疾病介绍( 四 )


  补水止咳法: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一般按少量多次的原则 。如果你的宝宝还很小,尽量保证他吃母乳或配方奶的量,同时补充温热的白开水 。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喝点稀释的果汁 。要判断宝宝是否缺水,你可以数数他一天是否能尿湿6块尿布,或是看宝宝的小便是否清亮 。
  六、发烧
  1,造成宝宝发烧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 。若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態,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
  疾病因素
  2,小於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 。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 。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3,大於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 。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 。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於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 。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 。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臟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
  宝宝发热时,应適当採取一些退热措施,常见的有物理降温法和药物降温法,通常建议当腋温高於38.5℃时,可服用退烧药 。
任何一种药物都非绝对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科医生推荐使用的婴幼儿退热药物主要有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具体的症状来选择 。
  物理退烧方法
【春季0-1岁宝宝常见疾病介绍】  当宝宝体温达上述的发烧温度时,使用以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 。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將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將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
  3、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
  4、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內流失的水份 。
  5、使用冷水枕:
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 。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但是不建议用於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
  6、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
  七、感冒
  感冒在出生后第一年中几乎难以避免,病毒性感冒属於自然疾病,年轻的父母不必过於惊慌 。当发生感冒时,让宝宝多饮水,注意加强营养,多休息 。宝宝被感染后,大多表现为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塞、咳嗽 。有些小婴儿因鼻子不通气而张嘴呼吸,或者阵阵烦躁、哭闹,大一些的宝宝会诉说咽部疼痛 。患儿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个別宝宝还会因发热而引起抽风,或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