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总动员人物 如何评价电影《玩具总动员4》?( 二 )


实际上,《玩具总动员》系列中的很多人物,在现实中都有原型可循 。
比如,胡迪的形象灵感,正来源于美国50年代的木偶剧《Howdy Doody》 。
比如,巴斯光年的创作原型,正是登月第二人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 。
而传统拉线发声手工人偶的西部牛仔胡迪,与科技感十足的流水线高端太空玩具,正好完成了旧新两个时代的相互照应,这种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映射,为电影增色不少 。
以为自己是太空骑警的巴斯光年,尝试着腾空飞向窗口时,却在打开翅膀纵向一跃之后迅速落地,落地的瞬间,「咔嚓」一声,他的一条手臂摔断了 。
他无奈又无力地闭上眼,那一刻,他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心灰意冷地承认,他不是什么所谓的太空骑警,他没有超能力,不会拯救地球,也不能飞向宇宙,他只是一个玩具 。
只有用足够多精妙的细节支撑,玩具宇宙才真实可信 。
你应该是懂皮克斯的,至今由它出品并上映的20部动画长片中,已有8座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7部被选入豆瓣TOP 250 。
它打动人心的秘诀,永远靠「谈感情」,除了让你放肆大笑,还要给你几滴若有所思的眼泪 。说到底,它的本事在于克制 。从最开始,《玩具总动员》想颠覆的概念就是:永远幸福地在一起…玩具们和第一任主人安迪、第二任主人邦妮朝夕相处,他们所经历的第一次冒险,都是为了守护在主人身边 。而每一部续集,都在深化前一部的主题,直到第四部,它彻底拔开那些欲语还休的矜持,告诉我们:有爱就会有失去 。
尽管我想永远陪在你身边,但我知道,最好的陪伴不是紧握不放的相守,而是学会爱和放手 。这种破除童话感的结局处理,是《玩具总动员》系列的悲剧核心,也是它的用情至深 。
看完它,我深深体会到了皮克斯的进步 。
不仅在于它正一步步地拓展普通观众对动画的认识,更体现在它在一寸寸地赋予动画丰富的价值 。以《玩具总动员1》为例,影片从胡迪和巴斯光年的矛盾开局,又以他们之间的情谊做结,母题,是皮克斯永远说不烂的「友谊」和「成长」 。到了《玩具总动员2》,翠西的加入,让玩具们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胡迪给出答案:「就算安迪长大,但我不想错过他成长有每一刻 。」此时,影片开始聚焦责任、陪伴和选择 。《玩具总动员3》,17岁的安迪即将进入大学,玩具们在告别中学会成长,也在生死冒险中有了更深的羁绊 。
直到《玩具总动员4》,胡迪开始直面内心,认识自我,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这些主题并不复杂,甚至有些单一,不是多么深刻,也很难说得高深,但这个系列偏偏凭借着近乎完美的剧本,扣人心弦的剧情反转、可信的人物塑造和铺陈、精益求精的制作…让每一部都成为佳作 。当第三部长大成人的安迪将玩具们送给小女孩邦妮的时候,我们以为那是胡迪最好的归宿,却不知,邦妮也会长大,也会和胡迪告别 。而胡迪们,与其被丢弃,被忘记,不如找回自己,学会独立 。我们可以看到,就算是玩具,他们也会开心,会难过,会经历告别,会面临成长,会思考命运,有自己的使命…
看《玩具总动员》的感觉很微妙的,论想象力,它实在算不上瑰丽,论思想性,它更少了一股深刻 。但你就是会情不自禁为它感动,甚至落泪 。或许因为它不急不徐,慢慢积蓄力量,但总能打到我们人类最脆弱、最本质的情感 。和大部分人一样,想必你早已不记得陪伴过你整个童年的玩具,如今被遗忘在哪个角落里 。是的,你慢慢和安迪和邦妮一样长大成人,不再需要玩具,甚至不再主动想起 。但你可曾好好地、正式地向童年道一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