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铜型材挤压机供应商 江苏好品质铜材挤压机供应商( 三 )


15云纹铜禁
▲云纹铜禁 春秋时期,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 。之所以称“禁”,盖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 。
夏、商两代末君,都因沉湎于酒而国家破亡 。周鉴于此,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在这种情况下,王公诸侯虽在祭祀时可以饮酒,甚至违法饮酒,但承置酒器的案具却烙下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的印痕——名曰“酒禁” 。
陕西历史博物馆
16杜虎符
▲杜虎符 战国时期至秦 1975年出土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 。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
秦杜虎符器物杜虎符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 。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 。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 。右才(在)君,左在杜 。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
17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约三公里的乾陵东南隅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随葬的玉哀册、贴金甲马骑俑,壁画中的列戟、三出阙来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级最高者 。
线条运用亦很讲究,通过笔法的各种变化,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塑造出一个个精美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初唐画坛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在墓葬壁画中留下的杰作,在唐代绘画真品不多见的今天,尤其显得重要 。
18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香囊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通体镂空,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形成两个半球形,上下球体之间,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一侧以活轴相套合,下部球体内又设两层银质的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盂相连,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 。
湖北省博物馆
19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55.7厘米 。
▲越王勾践剑(局部)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 。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 。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绿松石 。
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 。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 。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
20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 。
战国早期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
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 。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
21云梦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秦(221 BC—207 BC) 长25cm 1975年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 秦(221 BC—207 BC) 长27.5cm 1975年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共计51枚竹简,采用分栏书写的方式 。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 。
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