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 怎样解释( 二 )


二、解释出典,讲述故事。
有不少成语,要想讲解清楚它们的意义,常常需要交代并解释其出典,或简要地讲述这些成语所概括的故事 。这都属于对成语的溯源工作 。
有些来自古代书面语言或口语的成语,其出典能查明的,在讲解语义时可结台交代并解释语源 。如: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会感到冷,比喻关系十分密切,利害紧相联系 。成语出于《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一般辞典均有解释) 。有一些成语,如“三人成虎”、“杞人忧天”、“破镜重圆”、“请君入瓮”、“屠龙之技”、“口蜜腹剑”、“刻舟求剑”、“含沙射影”等,只要把它们所包含的故事讲清楚了,成语的意义也就弄明白了 。因此,在解释这类成语时,通常是先讲述故事,然后再概括说明其意义 。
结合语源讲解成语语义时,要注意对同源成语进行搜集与辨析 。从意义的有无关联上看,同源成语可以分为同义的同源成语与非同义的同源成语两种 。
【怎样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 怎样解释】对同义的同源成语要注意比较辨析 。如:
[坐收渔利]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上举两个成语都源于战国策·燕策二》 。这一组同义同源成语在语义侧重点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坐收渔利”,比喻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而从中获取利益,侧重说明轻易获利: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相斗,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侧重规劝不宜相斗 。
对非同义的同源成语,如“完壁归赵”与“怒发冲冠”(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两败俱伤”与“一举两得”(均出自《史记·强仪列传》).“毛遂自荐”与“脱颖而出”(均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等,我们在解释出典的时候,也可适当地征引比较,以便丰富学生的话汇 。
三、比较异同,讲析语义。
我们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解释意义相近的成语(如“怒形于色”与“怒发冲冠”等),格局相同的成语(如“时不我待”与“时不我与”等),成素相同(即结构成分相同)而语序不同的成语(如“每况愈下”与“每下愈况”等) 。
对近义成语可以从感情色彩、语义范围、语意轻重、适应对象或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辨析,要特别注意掌握它们的细微差别,了解它们的个性 。如:
[ 怒形于色] 与[ 怒发冲冠]
这两个成语都具体地描画了愤怒的情状 。前者指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后者指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显然,后者的语意要重得多 。
格局相同的成语,其结构成分往往部分或大部分相同,我们在进行比较时,要特别注意由不同的结构成分而形成的意义上的差异 。如:
[脱口而出]与[脱颖而出]
这两个成语只有一字之差,然而意义大不相同,在使用时应格外注意 。
格局相同的成语,可能是同义成语,如“坚持不懈”与“坚持不渝”;也可能是反义成语,如“鸡犬不惊”与“鸡犬不宁” 。这都可以拿来比较分析 。
四、讲解含义,稍加评点。
串释成语语义必须紧扣字义、词义,不要随意穿靴戴帽,这是首先要强调的 。不过,对某些成语,在解释语义后,加上适当的评点也是必要的 。如:
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 。旧指人在失意的时候能够忍耐,得志的时候能够大干一番 。这是从成语的思想内容进行评点的 。对某些反映旧的思想意识的成语,在诠释语义后,可对思想局限性进行适当评论或批判 。
树碑立传: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进行赞颂而让其永远传扬 。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含有贬义 。这是从成语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评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