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森林 周公解梦森林情侣( 二 )


ecostore总部门口卖有机蔬菜的小车
马尔科姆将ecostore所得收益都投入到“露天集市基金会”中,他们正筹备在奥克兰内部建立村庄 。“在城市里,环境也应该很美好,人应该和邻居熟识,并且知道在困境中有人会帮助你 。这样的目标要通过设计而不是良善的道德实现 。我们把这种城中村叫作‘偶遇地带’,在这里你每天都能偶遇邻居,通过交谈相互熟悉,并逐渐信任 。”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历史策展人
斯蒂芬妮·吉普森
Stephanie Gibson
“自然和城市在这儿可以兼得”
斯蒂芬妮的黑底碎花褂子是她花几块钱淘来的,是1930年代的古着 。她的工作就是“淘破烂”,因为她是新西兰国家博物馆Te Papa的历史部策展人 。
斯蒂芬妮身后,是她布展重现的上世纪40年代新西兰家庭生活
斯蒂芬妮通过旧货了解着她的国家:禁酒时期男人们用的大酒杯、80年代女人衣服上的大垫肩和大珠宝、90年代绣有毛利图腾的别致婚纱、逐渐演变的避孕工具、代表社会思潮的游行海报……“我眼中的新西兰人特别好奇,特别固执 。”
闲暇时,她喜欢去海里游泳 。“从博物馆下班,走上十分钟就能到达海岸,游完泳后躺在沙滩上看日落……我觉得在新西兰,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之间的差别不大,我家门口就是绝美的自然风景,闲暇时我跑到森林里去散步、骑山地车 。自然和城市,你在这儿真的可以兼得 。”

新西兰先驱焦点栏目主持人
崔斯坦·克莱顿
Tristram Clayton
“我们的城市都有一颗强大的心”
和崔斯坦的采访推迟了一个小时,因为头天晚上新西兰北岛发生了7.1级地震 。新西兰先驱焦点栏目的工作人员一边议论着昨晚自己如何被“巨大的晃动惊醒”,一边搭建摄影棚——只需要架起几盏灯,调试一下设备,一个坐落在办公区的摄影棚便搭好了 。背景中可以看到一个女士在吃早饭,面包屑落了一身 。
新西兰媒体中心大楼,一位获准带小狗上班的女士
如此可以一瞥新西兰人的工作氛围:紧张,专业,但对于一个人口只有440多万人的国家来说,又天然暗含着轻松和随意 。
崔斯坦一边准备主持稿一边聊起来,借助“OE(意为海外经历)”制度,他毕业后用了9年时间在欧洲游历 。和新西兰的遥远、单一相比,欧洲文化的丰富性让他吃惊并受惠,这段经历直接将他推上了今天新闻主播的位置 。
奥克兰一家餐厅中的一对情侣
他生在惠灵顿,现在定居在奥克兰,他将两个城市都形容为“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新西兰人可以很固执,”他说,“一旦选择了一个城市,便会保持绝对忠诚 。我们的国会在惠灵顿,但包括总统约翰·基在内的许多政客都住在奥克兰,于是每周一早上都能看到他们用飞机‘通勤’的场景 。”

Mojo咖啡师
约翰·科尔
John Cole
“我遇见了一个新西兰女孩儿”
“我遇见了一个新西兰女孩儿……” 科尔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他和她定居在惠灵顿 。两年半前他进入Mojo咖啡工作,“有人一天会来4、5次 。人们在咖啡馆里开会、约朋友、和家人一起度周末 。老顾客光顾时,你光看脸色就知道他今天过得怎么样 。几岁大的小孩儿就已经会泡咖啡馆 。”
新西兰的许多咖啡馆都自己烘焙咖啡豆
科尔并不感觉自己在新西兰是个异乡人 。“新西兰移民非常多,同时城市又很小 。每个人对他人都很好奇,大家无处躲藏,所以每个人都彼此相识 。”
刚放学,这个小姑娘就冲进了咖啡馆里
他认为这正是咖啡产业在惠灵顿蓬勃发展的关键:“想在一个小地方培养起一种习惯会更容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