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公园 金牛公园晚上几点做核酸( 二 )


2008年6月7日,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自然门武术
近代中国名拳之一,始祖为世称“江南怪侠”的徐矮师 。自然门武术一是取自自然科学,二是取自《庄子》精义,三是取自佛家哲理 。自然生态,万物向荣,乃各禀自然三赋,顺自然之理,故生机盎然,练内功,是以练气为主,注重内在精气神,每日观察禽兽的吞吐呼吸,悟出一套练气之法 。练外功,则从《庄子》精义承佛理参悟道来 。
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艺
米家船”裱褙店自1865年创建至今有140多年历史 。因其工艺精湛,诚信待客,成为南后街众多裱褙店中的佼佼者 。2001年全国品牌联创委员会授予“米家船”“百年名牌老店”的荣誉牌匾,这在全省裱褙行业中是唯一的一家 。虽然福州裱褙店不少,但有这么长历史,且影响范围这么广的,屈指可数 。
2009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
同利肉燕老铺始创于清光绪年间(1876年),经历了130多年历史,至今已传承五代 。肉燕皮的制作是福州饮食业的一项绝活,全国仅此而已,相传是明嘉靖年间,由福州的一名乡绅家厨发明,流传于福州民间,成为饮食中的瑰宝 。
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香店拳
香店拳发源地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街东面,旧址为“庆香林”香店(现城市改造拆迁为福州安泰中心),又名“香店手”或“香店法”,其起源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是中华武术的一朵奇葩 。
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
鱼丸是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以包心有馅为特色 。鱼丸的制作别出心裁,是福州饮食手工工艺中的精典,是鱼类加工工艺中的一个精典 。永和鱼丸店创建于1934年,创始人刘必松在台湾的永和镇学得手艺,如今传至第四代刘景舒,原料由鳗鱼改为鲨鱼,受到顾客欢迎 。永和鱼丸获得“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的荣誉 。
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南后街花灯制作技艺
郑祥霖 和他亲手制作的花灯
福州花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福州就成为全国盛行花灯活动的十大城市之一 。福州的南后街是福州花灯的发源地,至今仍是福州市花灯手工制作的中心 。福州元霄花灯品种多样,色泽鲜艳,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息 。明清时期,南后街有20多家花灯制作店,历经沧桑,如今只剩下六、七家,其中郑祥霖的玉华花灯店历史最长,手艺精湛,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家 。
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福州鼎鼎肉松制作技艺
福州肉松制作即是将猪肉煮熟卤好,把肉汤烧干,使卤猪肉变成金黄色,松散绒毛的样子,福建名特产“鼎鼎油酥肉松”是福州城源本正宗的产品,创始人林鼎鼎首创了肉松,林鼎鼎被称为中国肉松第一人 。
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福州苏苏酱鸭制作技艺
苏苏酱鸭历史悠久,是福州著名传统小吃 。做法为不用茴香、陈皮或桂皮等配料添香,也不放白糖、冰糖或红糖求甜,而是用福州老酒加上自制的伏酱和福州地方鲜活的“半番鸭”,曾获得“福建老字号”称号 。
2009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人们常说,因为一个人所以爱上一座城,
可是人说不定哪天就离开了,
鼓楼区却一直陪在我们身边 。
爱鼓楼,有说不完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