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0-3岁:无法区分“死亡”和“分离”
此阶段的孩子 , 是无法区分“死亡”和“分离”的具体概念的 , 他们只懂得“不见了” 。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 , 父母不要主动跟孩子谈及死亡 , 如果孩子身边有亲密照顾者去世 , 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感 , 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停、焦躁不安等 , 这个时候 , 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身体接触 , 比如:拥抱、抚触、照顾等 , 进而安抚孩子紧张的分离焦虑感 。
3-5岁:死亡就是睡着了 , 可以醒来
此阶段的孩子 , 对死亡的理解 , 就如睡觉、玩游戏角色一样 , 认为人死后还可以再醒来 。
这个阶段 , 如果孩子问到有关死亡的话题 , 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的方法 , 或者给孩子买一些有关死亡教育的绘本 , 向孩子解释死亡 , 比如《一片叶子落下来》《和猪奶奶说再见》《爷爷变成了幽灵》等 , 让孩子对死亡有个粗浅的认知即可 。
文章图片
5-9岁:死亡是生命的终结
5岁的孩子 , 多数已经对死亡有了基本的认知 , 并且明白死亡就是生命的结束 , 死了不会再活过来了 。
这个阶段 , 孩子会对死亡产生很多问题 , 比如:人为啥会死?死了的人去哪里了……并且当家里有老人去世时 , 他们会感到伤心、恐惧、不安 。
此阶段的孩子已经会独自思考 , 且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 , 如果此时孩子问到关于死亡的话题 , 父母不可回避 , 要正视孩子的回答 , 就像小鱼儿突然在《经典咏流传》节目现场 , 问胡可“人老了会不会死?”
文章图片
面对5岁儿子突如其来的沉着的疑问 , 胡可没有刻意回避 , 也没有选择欺骗 , 而是坦然地告诉孩子真相 , 这一点值得很多父母学习 。
当孩子问及死亡话题时 , 父母除了要直面问题 , 还要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 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 生活中危险的东西会导致死亡 , 危险的东西很疼 , 不能去碰 , 并且告诉孩子哪里危险?哪些东西危险?
9-12岁:明白死亡不可避免
9-12岁的孩子 , 已经理解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 是生命固有的现象 , 并且会意识到自己终有一天也会死去 , 此时的他们已经会主动避免死亡的危险 。
文章图片
比如:生病后会主动配合医生吃药打针等 , 如果家里有亲人去世 , 也不会像小时候那么恐惧疑惑 。
此时 , 如果孩子问及死亡 , 家长无需拐弯抹角 , 可以用科学的角度 , 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 , 探索下人的“生老病死”的历程 。
禾妈寄语:
儿童教育学家罗夫斯在《与孩子谈死亡》中说到:“如果孩子能在开诚布公谈论死亡的环境下长大 , 那么他对死亡会有较好的理解 , 不至于太害怕 。 ”
【“妈妈,我害怕死”,娃的“死亡教育”,别等孩子恐惧了再开始】作为新时代的父母 , 我们要清楚 , 关于死亡 , 我们不该一直躲避和避讳 , 而是要引导孩子正视死亡、理解死亡 , 从而正确地面对死亡!【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图文原创 , 抄袭必究】
-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如何全身而退?父母不妨试试这3个办法
- 血型影响智商排行榜出炉,这种血型的宝宝,往往聪明值远超常人
- 家长别给孩子灌输这些思想,容易让孩子变自卑,被人当“软柿子”
- 孩子若养成错误的“节俭”习惯,将来可能会没出息,你别盲目得意
- “别听他们的,一定保我”,产妇塞给医生小纸条,医生看后哽咽了
- “女人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女儿问妈妈:为自己活有错吗?
- 古人云“三十望子,四十望财,五十望人”,子、财、人具体指啥?
- 这些“危险水”别给宝宝喝,养娃路上的“水坑”,很多宝妈正在踩
- 孩子缺乏自控力怎么办?尝试使用“想象游戏”,让娃学会自我管理
- “你妈以前是个男人”,金星儿子被嘲笑,孩子的回怼比金星更毒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