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室血统的13个姓 皇室姓氏有哪些优质( 三 )


孙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分别出自姬姓、芈姓和妫姓 。
【中国皇室血统的13个姓 皇室姓氏有哪些优质】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封其同母弟康叔于卫(今河南淇县) 。卫康叔的8世孙卫武公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他以祖父的字命氏,即孙氏 。此为姬姓之孙 。
春秋初期,楚国王族、名相孙叔敖(芈氏,名敖,字孙叔),刚正清廉,死后其子生活困难 。楚庄王听说后把寝丘(今河南沈丘县西南)的一块地赐给孙叔敖的儿子 。孙叔敖的儿子以父字为姓,奉孙叔敖为孙姓始祖 。因楚国的祖先为芈姓,故称此支孙氏为芈姓之孙 。
妫姓之孙出自春秋时齐景公的大夫陈无宇 。他是从陈国逃到齐国的陈公子完的4世孙 。无宇之子书,字子占,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封于乐安(今山东博兴县) 。后因乱,孙书之孙孙武逃到吴国为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即孙武所著 。孙武的后代孙膑也是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 。
十三、朱姓
帝舜时有大臣朱虎,但朱虎无世系可考,所以一般认为朱氏出自曹姓,是由邾氏去邑而形成的 。颛顼帝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5子名安,为曹姓 。西周初年,武王封安的裔孙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又称邹国 。战国中期,邾国为楚所灭,邾国王族以邾为氏,后又去掉偏旁“邑”成为朱氏;另外,还有一支朱氏,系由少数民族所改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鲜卑族的渴浊浑氏、可朱浑氏被改为朱氏 。
盘点那些最古老的姓氏
中国已知最早的姓氏:姬、姜、妫、姒 。
中国最早的姓无从考究 。况且上古时期姓氏观念不是很明确,有可能部落称号都可能作最早的姓氏 。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前),就有了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 。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字 。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 。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 。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 。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 。
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 。《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 。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 。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 。
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 。若干氏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 。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 。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 。
结语:盘点的那些最古老的姓氏中,似乎只有姬姓氏当过帝王的,当然了还有很多的姓氏未必都一一的上榜了,其实呢,之所以会有所谓的百家之姓,很多是古时我们的祖先改姓的,有时候就是因为一个地名,有时候就是为了纪念某个事件,还有的就是类似于皇帝赐姓的那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