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开放二胎( 三 )


“单独二胎”使我国人口结构更趋健康完善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人口控制已基本上超过了预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 , 40多年来 , 中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 , 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中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 , 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 , 下降到2012年的4.95% ,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
“完善生育政策既要考虑维持中国的低生育水平 , 又要考虑群众的生育意愿 , 还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 。”毛群安说 。因应现实 ,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调整 , 2011年 , “双独二胎”(夫妻双方都为独生子女 , 可生二胎)政策已经覆盖全国 。然而 , “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各界开始呼吁从“双独二胎”转向“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 , 即可生二胎) 。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 , 2013年中国老年人数量将达到2.02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2012年末 , 中国15至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 , 比上年减少345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归功于人口红利 。此间人士认为 , 过低的生育水平将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 。“劳动力人口的下降 , 标志着人口转型的拐点 , 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进入逐渐收缩的态势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认为 , “单独二胎”政策是调整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开“单独二胎”生育率不会大起大落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后 , 生育率会有所反弹 。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志刚认为 , 短期生育率可能略有反弹 , 但长期来看不会大起大落 。“现实环境的制约 , 育儿成本的提高 , 让很多年轻人不会盲目跟风生育 。
”尹志刚指出 , 由于生活、教育成本的提高 , 低生育思维定式已在处于生育期的新生代家庭中悄然形成 。国务院组织开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 , 中国人口总量峰值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 , 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 , 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而目前 , 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5到1.6之间 。“国际公认的维持人口正常更替需要的妇女总和生育率是2.1 。
”李银河表示 , 从“单独二胎”启动实施着手 , 释放一部分生育势能 , 是中国完善生育政策的表现 。
三中全会决定同时强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尹志刚认为 , “‘单独二胎’政策与计划生育并不矛盾 , 是基于目前生育水平面临反弹压力的谨慎考虑 。”他说 , 这项政策“既没有完全放开二胎 , 更没有放开三胎四胎;原来是计划生育 , 调整后还是计划生育 。”不过 , 人口总量的持续上升造成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依然尖锐 。专家提醒 , 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 , 更好地均衡个体、家庭与社会在生育问题上的权利、义务及利益 ,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