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学来的第二语言( 三 )


双语或多语现象其实是很普通和正常的,没有什么了不起 。父母的外语完全可以成为孩子的母语或第二语言 。
但是这样孩子会不会把各种语言搞混呢?
小北辰的妈妈说:“双语和多语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半以前全都是几种语言混着说,然后逐渐过渡到只愿意说一种主要的语言 。大概到四岁半以后,就会把几种语言彻底地分开,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
“语言和方言并没有本质的界限,我们中国许多方言之间不能通话,而西方某些不同的语言之间各说各的话相互可以理解良好 。我们中国人通常将‘双语’看得太神秘了,其实几种方言或语言在同一家庭中混杂的现象世界上非常普遍,地球上会说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比只说一种语言的人要多得多,方言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深圳有的家庭中爷爷奶奶说潮州话,外公外婆说上海话,爸爸说广州话、妈妈说普通话,这几种方言跟外语一样相互不能沟通 。
如果中国没有采用汉字,各方言都采用自己的拼音文字记录口语,汉语方言之间的距离比西方某些语言之间的距离还要大得多 。方言也好语言也好,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都是说不同的‘话’ 。只要在生活中使用起来,任何孩子都可以做到什么都能听懂,而且区分得清清楚楚,根本不必担心是否会混淆 。“在西方,语言混杂的现象就更普遍了,比如在卢森堡的家庭你会发现,母亲用卢森堡方言在骂孩子,父亲在看德语报纸,爷爷读法语杂志,上中学的哥哥用英文做功课,上幼儿园的小妹妹自个玩时一会儿德语一会儿法语地自言自语 。
但是很多人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小北辰的爸爸回答说,语言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比如在深圳,许多人使用的普通话没有播音员准确,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95%的英国人说话都不是标准的BBC口音,美国的口音从来都没有一个惟一的标准,大家都是各说各的话,而澳洲或新西兰的英语口音在受过教育的英国人的耳朵里是最粗俗不堪的 。国内邀请的一些外籍教师地方口音也重得很,听不出来的人以为凡是洋腔洋调都很“地道” 。世界上54个英联邦国家和地区中有40来个使用英语,各地区的英语彼此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但相互交流基本上没有问题 。
中国人因为使用了国际音标,说的英语反而谁都听得懂 。
上学之后,孩子的口音可以不断地得到规范和修正 。孩子在青春期结束之前口音的可塑性都是很强的,在广州长大的孩子16岁去了北京,仍然能完全彻底地克服掉广州音说标准的普通话 。认为自己的口音不够标准因此不敢跟孩子说英语,语言学家们认为这是很可笑的 。
即使父母的语音不够标准,孩子还是能够学会说话、具备相当的语言交际能力 。有

1 234 5
谨慎对待儿童智力测验
家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摇篮



了这个能力,孩子就能听懂标准语言 。以后孩子从磁带、电视中听到标准英语的机会多了,语音会自自然然得到矫正 。
“语音的问题中国人本来就看得过重了,而对语法的担心也是多余的”,小北辰的妈妈接着说:“到底说playbasketball还是说playthebasketball,或者takemedicine还是eatmedicine事实上并不重要,说错了也不要紧,孩子今后听到规范的说法仍然能理解,听得多了自然会纠正过来 。
“语言学家Osherson提出,儿童总是根据较新的语言经验来修改语法 。他们记不住很久以前听到的句子;儿童在修改自己的语法时并不保守,也就是说他们会根据最近听到、读到的句子不断放弃自己以前的语言规则,形成新的语法体系 。”